杨锐华作品《天地宽》。
黄志伟作品《佛山无影脚》。
黄志伟作品《悠闲老子》。
四位工艺大师齐聚大洋网探讨突围之道
本报讯 (记者潘慕英摄影报道)五千年来,佛山石湾窑火红红火火,每年数以亿计的石湾公仔走向世界各地。不过,石湾公仔虽享誉海内外,却因不够“百搭”而导致市场受到局限。前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锐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广东省锃风艺术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增丰,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一行做客大洋网,就石湾公仔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创新之路建言献策。大师们认为,石湾公仔艺术生活化才能在市场与艺术的夹缝中突围,走得更远。
探索:
艺术与市场如何兼得?
杨锐华介绍,石湾公仔最大的特点是生动传神的刻画和深厚朴实的釉彩。石湾陶泥的颜色接近人体肤色,塑造人物时不施釉的陶泥表现人体肌肤的温情,是石湾公仔的巧妙之处。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艺术种类,石湾公仔浑厚粗犷同时质朴率真的风格正是传统岭南人的写照。不过,以动物、人物造型为主的石湾公仔,有一些作品也因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特点,被认为不太适合放在普通家庭环境,不如景德镇陶瓷那么“百搭”,从而发展有所局限。王增丰认为,这正是石湾公仔工艺美术师如今面临的问题,市场与艺术该如何兼得?
“艺术家只满足自己的创作需求,但是工艺美术师的起点就要考虑市场是否接受。”王增丰说,“以蛇年生肖公仔为例,许多人为了迎合市场创作出了可爱的卡通蛇,更加生活化,就受到市场欢迎。”
杨锐华则认为,如今石湾公仔不一定写实,而是取意;工艺美术大师必须有自己独有的符号,作品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你必须清楚自己的定位,让人一看到作品就知道是你的。”
观点:引导市场才不会失却文化
也有专家担心过分迎合市场将失去石湾公仔背后的文化,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舒文表示:“现在有太多的年轻人把作品往卡通上做,这是十分危险的。”郑舒文认为,石湾公仔原本的题材起源于传统文化,比如忠孝教育等中华传统道德故事。但为了保住市场,年轻陶艺师在创作时往往忽略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而是一味复制。“面对市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迎合市场,另一种是引导市场,在迎合市场的同时主动引导市场也是很重要的。”郑舒文说。
提醒:
真品有证书及签名
石湾公仔颇受收藏家的热捧,但收藏也是有窍门的。黄志伟说,石湾公仔分为原作、半原作、精品、一般印制品、普通品等五种,收藏的价值从高往低。其中原作是只有一件的孤品,具有最高的收藏价值;而一般是精品以上才有收藏价值。值得提醒的是,市场上也有赝品、仿品“鱼目混珠”,而真品一定有证书和亲笔签名,购买时一定要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