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女子端坐于案前,她白罗轻裳、乌云堆鬓,看起来高贵而迷离,像一支盛开于十丈红尘之外的幽兰。只见她左手纤指微微抬起,右手轻抚瑶琴,仿佛便有美好的音乐若高山流水倾泻而出……
四月的一个下午,雨水过后,空气新鲜清冽,记者再次走进昌德雕塑研究所拜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丽玲。在她的指引下,这件正在创作的作品着实给了记者一份感动。而更让记者感动的是,她说这件作品将命名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如此淡然如此超脱,一如既往是这个瓷苑世家的生动标签。
瓷苑世家的美丽传承人
说陈丽玲是瓷苑世家,一点都没错。她的祖父是中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其泰,她的父亲是中国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德卿,她与一对兄弟陈恭、陈伟是德化昌德陶瓷雕塑的第三代传人。她,不折不扣是瓷苑世家一枚淡然优雅的瓷花。
陈丽玲说,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艺术之家的氛围中,所以从懂事时候起,她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自己的人生绝对与陶瓷分不开,而这常常让她倍感庆幸,因为恰是如此才让她的陶瓷人生之路有了比别人更高一些的起点。事实上也是这样,陈丽玲六岁起便在爷爷陈其泰和父亲陈德卿的调教下,开始接触瓷雕艺术,而一接触瓷雕就很喜爱这门艺术,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1993年6月,陈丽玲毕业于泉州技工学校陶瓷专业,先后在泉州市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德化昌德雕塑研究所从事陶瓷创作设计,期间还曾于1997年到福建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
1996年,陈丽玲创作的两件作品《渔翁得利》和《杜秋娘》分别获台湾永德信明康文教基金会第一届陶艺金陶奖银奖和佳作奖。这对于刚出道的她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也正是这次的评奖让她在陶瓷雕塑界初露锋芒。从此她的创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作品多次在大赛中获奖:《曹雪芹》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共读西厢》获福建省首届青年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银奖;《飞天》获第二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竞赛评委特别奖;《春夏》在福建省第一届陶瓷创作设计评比中荣获银奖;《献花一朵》被福建博物馆永久收藏;《春天的约会》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2004年,陈丽玲被授予“福建省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被评为“高级技师”,201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女性题材的创作不囿传统
在陈丽玲的作品前,笔者被一件《黛玉葬花》吸引。见过很多黛玉题材的瓷雕作品,但还从没有一次让记者瞬间心动又心痛。作品以饱满润泽的经典红瓷为材质,刻画了黛玉美丽动人的形象,表达了唯美纯净的艺术境界,而黛玉的满腹悲伤哀愁全部都从那微蹙的眉间泄漏了出来。
“我的作品比较多的都是以女性为题材的,瓷土其实是很细腻的材料,用它做女性这种题材其实是很适合的。”作为一个女性创作者,多年的创作经验让陈丽玲惊喜地发现,陶瓷本身的塑性更能体现女性柔美、细腻、丰富的特质,挖掘表现生活中最受感动和体验的某一个情节,这无疑给了自己一个尽情发挥的广阔空间,于是,她把更多的时间献给了女性题材的创作中。
当然,陈丽玲的女性题材的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先,她跟随在父亲陈德卿跟前的时候,创作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作品便更趋于传统工艺的做法。而近年来,她则努力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加进新鲜的设计理念和现代技法。2009年她创作的《三姐妹》不囿于传统,夸张的腿部等细节处理反而让三个女性形象更具有张力。据说,其父亲陈德卿看到这组作品的时候,曾欣慰地感叹道:“丽玲成熟了,不愁没饭吃了。”果然,这组作品参加首届福建省版权创意精品展一举获得金奖,在第六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获得银奖。
而最近,陈丽玲开始忙于创作一组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女性形象,并且一反传统的立像创作而尝试创作半身像作品。本文开篇提到的抚琴女子《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便是其中之一。
对艺术的虔诚追求不忘始终
在陈丽玲的引领下,漫步于展厅观赏这个瓷苑世家精美的瓷雕作品,原本携带了些许风尘的心开始慢慢地沉静了下来,慢慢地澄澈了起来。这份悄然的转变或许正是源于她作品中的那份静好。
记者惊叹不已,问陈丽玲这么精美的作品怎么从不见宣传。陈丽玲淡淡地说:“好作品又不是靠宣传出来的,再说我觉得和泥土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容易多了。”
陈丽玲的父亲陈德卿本身便是一个非常淡泊名利的人,他长期以来都是在默默地创作着,恪守着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的严肃的艺术态度,摒弃浮躁心态,专注于艺术的追求。这样的精神境界无疑也影响到了他的子女。因此,陈丽玲对创作抱着非常严肃的态度,她一直强调:“作品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在陈丽玲随身携带的的ipaid里面,记者看到大量的美女图,从古装女子到现代女性,从全身到脸、手等局部,不一而足。陈丽玲说,这些都是她积累的创作素材,她必须每天都在观察在研究,因为要让艺术臻于完美,决不能靠闭门造车。
回忆起父亲陈德卿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习雕塑造像,不远千里到过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去揣摩学习佛像的造像艺术的精神,陈丽玲认为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条件如此便捷,更应该比父辈更珍惜更努力。
陈德卿曾经说过:“泥巴也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堆上去就是一块血肉了。”他看到泥稿很漂亮,尤其是微笑着的泥稿,自己都会跟着笑起来。这是一种对艺术的极致热爱与虔诚,记者在美丽优雅的陈丽玲身上,同样感受到了这样不忘始终的热爱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