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怀揣创业梦想的人,在园区领导的关心下,在优惠政策的帮扶下,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在创业路上迈向成功。”这是记者对曙光陶瓷小微企业创业园的一个整体印象。5月16日,记者走进这一创业园,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生机与活力。
市曙光瓷厂原是一家以生产园林瓷为主的陶瓷企业,拥有干部职工逾千人,鼎盛时期企业95%的产品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但与众多国有陶瓷企业一样,该厂从1995年开始,历经了多次改革。“企业改制后如何持续发展?企业职工下岗出路在哪?”
留守领导们多方奔走,2009年,抓住机遇,创办了曙光陶瓷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建成了,怎样才能让小微企业入驻?让下岗职工再就业?让曙光重焕生机并蓬勃发展?留守领导们深深明白“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的道理,并进行尝试性探索,以优化创业环境为主题,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功能,优化创业环境,扶持小微企业健康成长。通过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开辟“绿色通道”,为基地企业提供政务代理、创业指导、技术培训、协助融资、孵化企业、市场开拓、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10个方面的服务,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营销、创意、旅游、仓储、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服务业内涵的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
“我从13岁就跟着父亲学习陶瓷绘制,顺利出师后便进入曙光瓷厂工作,开始了我的陶瓷艺术生涯。1990年,因改制而下岗。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基地领导不仅经常来找我谈心、安慰我,让我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还为我免费提供创作工作室,现在我能够完成自己陶瓷艺术家的梦想,这都靠基地给予我的多方帮助。”最近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张玲玲这样告诉记者。
在与张玲玲的谈话中,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组织举办的大学生创业集市也运行良好,很多大学生在创业集市实现自我价值。
腾笼换鸟加优化服务,让曙光瓷厂不仅盘活了老企业的资产,资产得到升值,带动了下岗职工再就业,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平台。如今,创业园已成为全省首批五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之一,并被授予“省级民营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建设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基地内,记者还见到了山源印刷厂负责人胡萍。最近一段时间,胡萍正在为寻找新的厂址而烦恼。几年前,她买了一些设备,带着几名工人,在基地内租下一间厂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如今,随着工厂的逐渐壮大,胡萍开始考虑将厂房搬出基地。她告诉记者,在基地,她的企业从无到有,如今已破壳而出了。回想这几年的创业历程,胡萍说她最想感谢的便是基地,是基地提供的一系列帮扶措施,让她的工厂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谈及胡萍这个例子,基地相关负责人脸上露出了微笑。他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像胡萍一样入驻创业园的创业实体已达151家,这些实体目前生产与运营良好,初创实体孵化成功率达到100%。同时带动创业、就业人员有1864人,年产值达883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