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对于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的新疆代表团来说,收获不仅是签约19亿元,更是如何将新疆文化特色转化为文化产业的一次学习。
整体印象:好创意最受欢迎
20日上午,文博会组委会举办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委副秘书长胡谋介绍了本届文博会的交易情况:本届文博会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线着力推动文化贸易,前3天总成交额比上届同期增长了15.85%,超亿元项目达到157个。
本届文博会的参展项目强化了对新闻出版、影视动漫、创意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其中创意设计最受欢迎。我国台湾地区展台是个中翘楚,下到以亚克力材质和印刷品为主的创意小物,上到融合西欧与中国传统陶瓷技术的高级瓷器法兰瓷,是文博会上最热闹的展台之一。欧洲设计展团带来的创意产品也独具特色,比如意大利的Lorelei Sound是一家制作环境音乐的公司,展位上只有电脑和耳机,他们的产品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独有的环境音乐,国内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是本届文博会的另一大特点。据统计,共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万名海外采购商参会,海外专业观众达到5万余人次,文化出口的交易额也比上届增长9.72%。
文博会在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为艺术跨国界铺架桥梁。连续4次参展文博会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此次展出俄罗斯画家库尔班诺夫的油画《赫拉克勒斯的功勋 涅墨亚狮子》,将古希腊英雄降服狮子的神话题材转化为俄罗斯农家少年和家猫的趣味画面,无论题材还是构思,在国内都很少见。
新疆团收获:感受与内地差距
今年是新疆代表团首次以地州为主体(伊犁和喀什)参加文博会,第一次组团参加国家级文化产业盛会,两个地区代表团都做了十足的准备,民族歌舞、民族服饰展示、艺人现场制作民族乐器和木器……在展会上,新疆展区以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亮点。文博会落幕了,代表团成员们有什么想法,取得了什么经验呢?
喀什代表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在整个展会上,喀什展示厅可以说在参观人数、对接项目等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15万元的零售成交额,又谈了25个有成交意向的项目,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目标。“新疆的多彩文化还是非常吸引八方客商的。”他说,“但是看了其他展厅后,明显感受到了我们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我们的产品不够注重细节,宣传力度也不够。”
这位官员举例说,虽然喀什传统手工艺品铜壶在文博会上挺受欢迎,不过在做工上还需要进步,更需要包装。如何像内地一样,用专业包装把传统文化真正转化为产业,这是目前最急迫的任务。
伊犁州代表团在开幕第一天就签订了包括霍城县可克达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4个大型项目,零售交易额也超过6.2万。这对首次参加文博会的伊犁州代表团来说,是个颇为不错的开始。
伊犁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办公室主任杜春波是伊犁州代表团的带队成员之一,他说:“参加文博会是一次最直接的培训学习,真是给我们好好地上了一课。”他认认真真去看了其他场馆,尤其是和新疆一样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地区展厅,“我们是比较原始。”他说,“同样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贵州就做得比我们好,比如它的生态城风情小镇、它的剪纸和书法,都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还有山西、陕西等,都在自己原本感觉比较"土气"的传统产品中融入了很多时尚的东西,当然原生态的东西应该保留,但要推广出去,就需要我们在理念上、产业发展上好好学习。当然,这些省份搞文化产业可能起步比我们早,希望今后能像让我们参加文博会一样,多给我们地州搭建文博会这样的平台,多给我们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让我们的文化产品也早日成规模,真正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