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萍乡市经济开发区联洪安置小区的居民反映,小区常年笼罩在一片臭气当中,“白天一股桐油味,晚上一股烧焦的塑料味”,这不由得让他们为自己的健康担忧。
对此,小区旁的两家公司称,所排放废气中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被指排放桐油味废气的陶瓷公司表示,正在着手配方技术研发,争取消除废气中的桐油味;被指排放烧焦塑料臭味的制带公司则一度拒绝接受采访,相应的检测报告显示,制带公司所排废气当中有害物质“非甲烷总烃”含量无法检测,监管呈现空白。
遭投诉的两家公司
小知识
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超过一定浓度,除直接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一定条件下经日光照射还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对环境造成危害。此外,非甲烷总烃的人为源主要有汽油燃烧、焚烧、溶剂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及废物提炼。
臭气笼罩的小区
5月16日,萍乡市经济开发区联洪安置小区。
联洪小区的前身是联洪村,2000年,因为当地工业园区发展,村民面临拆迁,3年后全体村民搬进了现在的小区。
一场小雨过后,小区里的空气有些清新湿润。按说,这理应是开窗换气的好时候,但在联洪小区,一排排独栋四层楼房大都门窗紧闭。
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不敢开窗,被臭气熏怕了。”
“白天一股很大的桐油味,到了下午5点以后,就是一股很难闻的烧焦的塑料味”,小区居民称,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一位年轻的妈妈特别担忧:“小区里的孩子们大都患有鼻炎,总是流鼻涕。”她怀疑,这与小区里长年不散的“臭气”有关。居民们也反映,鼻腔、喉咙经常会发干、发痒。
居民们对“臭气”的声讨一波高过一波,不过记者当天在小区里并未闻到明显异味,对此,居民的解释是,排放“臭气”的两个工厂当天并未开工。
一直以来,居民怀疑臭气来源于小区附近的两个工厂江西省应陶康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应陶康顺公司)以及贝尔塔工业制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尔塔公司),前者2003年落户萍乡市经济开发区,以生产工业陶瓷产品为主;后者2009年落户当地,以生产轻型输送带产品为主。
源头直指两公司
小区居民指认,刺鼻的桐油味源自应陶康顺公司,而烧焦的塑料味则源自贝尔塔公司。
5月16日,新法制报记者来到应陶康顺公司,还未走近工厂大门,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怪味。居民称,味道浓重时,行人不得不掩着口鼻。
该公司副总经理谢和接受了新法制报记者的采访。他介绍称,过去几年,工厂生产时排放的废气确实有一股桐油味,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的一种粘结剂桐油。
公司办公室主任称,桐油的味道就和家中炒菜用的菜油味道一样,吸入后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他们常年在厂区工作,对桐油味已经习惯了,并未发现身体出现任何不适。
在公司的烘房以及烧窑车间,也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桐油味,稍微离生产设备近一点,味道更为浓烈。车间工人称,烧窑的时候桐油味道最重,他们在这工作了五六年,都习惯了。
谢和告诉记者,公司3条生产线都通过环评,最新的监测报告也显示,排放的废气都经过二次净化装置处理,各种指标都达标。
一份该公司2013年1月份的监测报告显示,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均符合《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排放。
对此,小区居民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一份监测报告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工厂日常排污的情况。
应陶康顺公司:正研究无油配方
谢和一再强调,虽然桐油味对人体无害,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为此,应陶康顺公司正在研究解决办法。值得庆幸的是,2011年10月份,应陶康顺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低油配方,成功将桐油含量减少至原配方的30%。
此外,谢和还称,公司目前已经将生产重心转移至生产新型陶瓷产品鸟巢支撑保护剂,这种产品体积小,对粘结剂的要求较少,不需要依赖大量桐油,“传统的蓄热式蜂窝陶瓷对粘结剂的要求量多,只占我们生产量的30%了”。
谢和认为,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相比往年,工厂今年排放的废气中桐油的含量要少很多。
“桐油含量减少”的说法似乎并不被小区居民所接受。他们直言,今年上半年以来,应陶康顺公司基本处于半停产的状态,“经常停3天,开1天”。
居民猜测,这正是为何近段时间桐油味要减轻很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3条生产线全力开动,那个味道,不得了”。
5月16日,记者在工厂车间看到,3条生产线只有1条正常开工。工人透露,此前已经停工3天。
对此,谢和承认,今年经济形势下行,工厂订单减少,也是桐油味排放减少的原因之一。
同时,他还透露,公司研发中心自2011年以来也一直致力于研究无油配方,一来可以消除桐油味对小区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来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贝尔塔公司:拒出示相关审批材料
同日,记者来到贝尔塔公司。在记者说明来意后,公司门卫处的一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向公司负责人张某汇报了情况,后转告记者,公司拒绝接受采访,并称记者可以前往区环保局了解情况。
就在记者试图说服工作人员再次与张某取得联系时,一个中年男子突然冲到记者面前,手一挥将记者放置于窗台上的手机和采访本扫落到地上,还冲记者说着脏话。
直到这时,企业负责人张某才终于现身,记者这才得以顺利进入厂区。
张某就员工的行为向记者表示了歉意。他称,工厂一直在照常生产,并不存在晚上偷偷对外排放烧焦的塑料废气,“只有一次,门卫师傅因为烧了些垃圾,味道很臭,小区居民就一直拿这个说事”。
张某称,工厂各项审批手续都齐备,环境监测各项指标都达标,“材料就在隔壁办公室”,但他拒绝出示,只是说记者可以前往区环保局查阅备案材料。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张张绿色的轻型输送带正在生产线上成型、切割,车间内并无闻到浓重的塑胶味。车间背后,一架锅炉设备正在运转,张某介绍,锅炉烟气在通过废气净化装置处理后再通过烟囱排出。
小区居民称,贝尔塔公司只在下午5时以后才排放废气,“黑色的烟,路灯周围的空气像了起雾,很臭的塑胶味”。
区环保局监察大队:无资质检测“非甲烷总烃”
5月17日,萍乡市经济开发区环保局开发监督科向新法制报记者提供了贝尔塔公司的相关审批、监测材料。
一份贝尔塔公司2012年的监测报告称,工厂排放的废气所含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非甲烷总烃、颗粒物以及锅炉烟气。
报告提及,废气中颗粒物、锅炉烟气含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报告也提到,“由于我站无法检测非甲烷总烃,故只对其考察颗粒物情况”。
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解释称,当地监测站不能对废气中所含的“非甲烷总烃”含量进行检测,“市里没有这个资质,省里才有”。
对此,小区居民表示不安。他们称,一份监测报告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工厂日常排污的情况,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一次的监测报告对于“非甲烷总烃”这种主要有害物质的含量并没有结果。
“几年来,贝尔塔公司排放"非甲烷总烃"的情况岂不是一个空白?”小区居民不由得担心,自己和家人是否因此吸入了过量的“非甲烷总烃”?
他们质疑,废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一直不明,贝尔塔公司又是如何通过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管,一直保持正常生产的?
萍乡经开区环保局:居民可拨打12369投诉
为了解决臭气问题,居民多次找到两家公司协商,但都没未达成满意的结果。
对此,萍乡市经济开发区环保局局长晏清文提醒,投诉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直接拨打12369热线。
区环保局开发监督科彭科长介绍,此前对两家公司的日常监测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异常。
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也称,日常监测主要在白天工作时间进行,因此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在夜间排放废气,规避监管。近期,区环保局也接到过联洪小区对两生产企业的投诉信访件,目前,正在进行调查。彭科长表示,他们将会安排人员夜间到小区附近蹲点守候,一旦发现排放臭气的情况,将会及时作出处理。
同时,彭科长也表示,仅依靠环保部门蹲点监管也不现实,因为经济开发区企业多达200余家,而环保部门人手有限,只有依靠群众及时举报,他们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调查取证。
小区居民表示,如果当初建厂选址时,有关部门考虑到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将厂区规划在离居民区足够远的位置,就不会产生现在的困扰。
他们坦言,并非想把工厂逼走,“只要废气处理技术经过改造后能达到要求,不要影响我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