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苏省宜兴市的中国南方紫砂艺人,近两年纷纷北上辽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喀左县)创业。这个县凭借丰富而优质的紫砂资源,斥巨资建设紫砂艺术产业园,吸引南方紫砂企业和艺术大师入驻,促进紫砂艺术中心向辽西转移,打造中国北部新兴的紫砂之都。
与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不同,中国人喜欢饮茶。茶饮文化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紫砂茶具自宋代开始制作,明清以来日益受到世界华人圈的喜爱。
近两年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迅速崛起,紫砂茶具销量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紫砂市场。受市场追捧,紫砂茶具和艺术品价格也扶摇直上,在北京的一些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已故知名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等名家作品的成交价,高达数百万元甚至更高。
“用紫砂制作的茶壶透气不透水,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可以很好保留茶的原味,加上名工巧匠精心创意制作,使得紫砂茶具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喀左县“晚窑”紫砂艺术品创始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白雪峰告诉记者。
两年前将工作室从宜兴迁到喀左的紫砂艺人周占群,如今已成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并当选为喀左紫砂行业协会会长。他在喀左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占地40余亩的紫砂艺术品厂。
周占群告诉记者:“宜兴的优质紫砂资源日益减少,从业人员近年基本靠囤积的紫砂从事生产创作,而喀左的优质紫砂资源丰富,且人力成本低、产业政策优惠,具备了建设新兴紫砂之都的条件。”
根据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探部门的勘查报告,喀左紫砂矿资源超过1亿吨,仅南哨镇的优质紫砂蕴藏量就达50万吨左右。科技检测结果也表明,喀左紫砂一些矿物元素含量与宜兴紫砂基本相同。宜兴陶瓷协会会长史俊堂等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喀左紫砂为上等的紫砂工艺品原料,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
辽宁省政府最近制定了在喀左发展紫砂产业集群的规划,并将紫砂产业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六大轻工产业之一。2011年,喀左县开工建设371亩的紫砂产业园,包括紫砂文化公园、紫砂艺术博览园、现代紫砂物流中心三部分,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来自江苏宜兴等地的20多家企业入驻,使全县紫砂生产企业及作坊增至45家,紫砂从业者达千余人。
喀左县委书记刘学军告诉记者,全县计划通过5年时间引进200家中外企业,实现紫砂产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在中国北方打造新兴的紫砂产业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