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珍在拉胚 郭虎提供
研讨会现场
施珍向本报记者介绍其制作的青瓷
目前,宁波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典范的“三金一嵌”举步艰难,多家艺术馆、作坊甚至亏本运作。宁波的某些重点传统工艺美术正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
那么,传承与发展之路,到底是该走艺术化还是产业化?
昨天,近十位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文保所专家、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专家、收藏家协会专家及非遗保护中心专家一起“坐诊”,就以施珍为代表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种种困难进行了研讨。记者 叶佳 摄影 李珊珊
越窑青瓷
多年入不敷出,靠家里每年投入50万元支持
从2000年开始,施珍的上越陶艺有限公司成立已有13年之久。
但是,这13年里,她从未主动对外宣传过自己的公司,也几乎没有考虑过公司何时能够盈利。
“直到五六年前,我才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多亏了家里人的支持,不然真的很难撑下去。”施珍笑称,自己的公司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所幸从事家电生意的丈夫每年投入50万元支持她的艺术创作,她才能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的爱好。
施珍说,越窑青瓷的“蝶变”并不容易,10多个窑里,能有1-2个烧制成功已经不错了,烧制不成功,即便一样付出了心血也只能作废,综合起来,成本是非常高的。“一个青瓷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花费的人工成本很高。一年下来,包括场地费用10-15万,设备投入10-20万,原材料5-10万,加上人工、运输等费用,总成本高达30-50万。”
除了成本高之外,施珍还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青瓷收藏的“价格洼地”。她说,花高成本锻造出来的青瓷,很多人不认可它的艺术价值,无法接受它的高价格,导致青瓷多数库存在展览馆。
泥金彩漆
靠企业养非遗,市民对其接受程度不够是最大困境
和越窑青瓷相似,作为宁波市四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泥金彩漆,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困境。
它的负责人朱建平,经营着一家园艺公司,照她的话说,园艺公司就是为泥金彩漆作后备资金支撑的。
“从2009年12月开始,前两年我们每年投入50万元,后几年每年投入60-70万元,这些都是成本,都是从园艺公司的盈利中拿出来的。泥金彩漆走向市场非常难,成本投入后无法回收,但是每年都得投。从目前来看,这些钱就是打水漂了。”
一方面是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市场认可度差,这直接导致了泥金彩漆只亏不赚的窘境。
朱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在一个盘子上刻上一只老虎,光成本就得2000多元,从做泥到贴金,泥金彩漆更是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时间长达一周。之中,每天200-300元的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包装等成本,合计起来超过2000元。“定价3000元的盘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觉得不值,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盈利并不多。泥金彩漆手工成本高,市民不知道其价值在哪,导致销路不畅,这就是目前最大的困境。”
观点争锋 传统工艺美术应趋向艺术化还是产业化?
“为何现在不走产业化之路,而需要家里人每年来支持?”在研讨会上,一专家向施珍提出疑问。
对此,施珍表示,“烧制了千年,又消逝了千年”,让越窑青瓷技艺在家乡传承下去,是她的“中国梦”。现在,对于她来说,在经济上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所以,她能坚持走艺术化道路,潜心钻研和发挥自己的技艺。创作之余,她还忙着给陶艺爱好者授技,她的研究所时常有成群的陶艺小爱好者前来求艺,每次,施珍都会免费给他们提供陶泥、烧制工具,同时也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我觉得,艺术化和产业化是不矛盾的,先走艺术化,之后再和产业化相辅相成,这样会更好一些。”施珍说。
专家的疑问与施珍的反驳成为了昨天会议的一大焦点,会上最大的争议就是,传统工艺美术到底应该追求艺术化还是走向产业化?
“政府往往更加重视产业化,年初投个300万下来,接下来一句话就是,今年能有更大的产值吗?”有专家直言,现在政府都在引导传统工艺美术做成文化产业,而且要求做大做强,因此在年终对协会考评时,很大程度上也以行业发展的产值和所交的税收作为重点依据。
但是,会上也有专家提出,不少艺术家只想做自己认可的艺术,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自给自足就够了,如果一味追求产值,而把艺术抹灭了,那就失去了“传统”的价值。
“每个大师的艺术道路都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他们各自为阵,这在杭州和丽水龙泉的艺术家身上都发生过。我们希望他们走产业化道路,但是很多人难以说服,坚持自我。”杭州市经信委原主管工艺美术的副巡视员严国强说。
未来
两者相结合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今年前半年,我们的销售基本为零,偶尔有几个收藏爱好者来买几件作品。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希望政府能做些扶持,比如开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把我们这些非遗聚拢,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接受它。我们也可以花更多精力多开发些产品,分为全手工、半手工等不同种类,价格也有高中低,这样,传承与发展非遗的希望就更大了。”朱建平表示,他们可以走艺术化和产业化相结合之路。
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明宝直言,如何让“传统”工艺美术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是他们现在正在研究的课题。他说,冲破“传统”束缚,打破“传统”怪圈,就是在坚持传统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工艺美术产业。这一点,并非没有成功经验可言,东阳木雕就是在传承千年的工艺中结合现代加工手段和拓展使用范畴,使其成为东阳的支柱产业和木雕界的名片的。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传统,却没有一定经济的支撑,那么就会陷入捧着艺术的“金饭碗”而只能无奈地“讨饭”的尴尬境地。
越窑青瓷发展顾问严国强说,艺术家不搞艺术主搞产业就是商人了,所以首先还是得提升越窑青瓷的艺术水准,让更多的人认可其文化经济价值。其次,在艺术作品的基础之上,可以接一些日用品的单子,也就是生产一些不需要纯手工的产品,附加走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