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瓷片的市场份额占到80%,所有陶瓷厂几乎都是做瓷片的,随着地砖的发展,瓷片的领地正一步步被蚕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瓷片份额已不足40%。”2012年5月,在佛山一家企业的全抛釉瓷片新品推介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博士如是说道。
多年来,地砖产品随技术的创新不断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发展,先后涌现出全抛釉、微晶石等一批高端产品。瓷片也一直在变化,但改变的似乎仅局限于规格的大小和印刷工艺的更趋先进。
“十多年至今,可以说瓷片在釉面的效果上没有得到丝毫提升。拿十年前的瓷片和现在的放在一起,釉面质感、亮度、平整度、针孔等方面都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在广东科捷制釉有限公司销售部副经理肖荣的记忆中,过去的十多年里,瓷片的发展仿佛停滞一般,一直没有真正更新换代的产品出现。
2011年底,本报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举办“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统计数据发布。几大类陶瓷砖产品中,抛光砖占全国瓷砖总产能35.99%,外墙砖占16.13%,仿古砖占10.56%;而瓷片的占比已下滑至24.30%,不及全国瓷砖总产能的四分之一。这一统计数据与科达、恒力泰等压机生产企业对比的准确率为95%。
规格越做越大
“彩釉砖出现之前,我国墙地砖行业最常见的产品是小规格釉面内墙砖。这种内墙砖以纯白色为主,规格多为152×152mm、108×108mm。”这是鲍杰军博士在《中国智式》一书中关于内墙砖的一段文字记载。1978年,石湾化工陶瓷厂率先推出我国第一块彩釉地砖。
在尚未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下,大多数普通民众徘徊在温饱线边缘,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消费瓷砖这种“奢侈品”。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152×152mm、108×108mm的小规格内墙砖作为彼时市场的主导产品延续多年不衰。
市场经济来临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同时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活跃使人们愈加重视对房屋的装饰。瓷片规格亦越来越大,“原因在于中国人比较喜欢规格大一点的瓷片,因为看起来比较大气。”广东俊怡陶瓷企业研发部经理冼盛干向本报记者介绍,瓷片生产技术最早从国外引进,国外偏向于生产小规格瓷片,直至现在他们的瓷片仍以200×200mm小规格为主。
2003年,冼盛干进入陶瓷行业,“那个时候市场上的瓷片规格以250×250mm、150×150mm为主流。”瓷片规格相较于早些年已有小幅增长。
随后的数年里,房地产行业如放闸的洪水呈井喷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海量的社会资本纷纷涌入房地产行业,由此成就了一个个房地产造富神话。有意思的是,当时中国富豪榜前十位“十有八九”与房地产有关,碧桂园地产新晋掌门人杨惠妍更是以1300亿元财富荣登“2007年中国首富”宝座。
房地产行业的无限膨胀,为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消息。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2003年前后,陶瓷行业掀起了大上瓷片生产线的热潮,一些大型瓷片生产企业相继建立,出现了顺成、大将军等颇具规模的瓷片生产企业。
200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滚筒印花机开始普遍应用于瓷片生产,瓷片表面的纹理和花色图案更趋细腻、多变。其花色、规格、搭配、应用开始呈多元化的流行趋势和发展潮流;在高端市场,开始侧重于瓷片的花色搭配与空间的应用效果,腰线、花片的组合搭配出现了多主题、多风格的时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