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吕超峰)为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两岸艺术陶瓷文化市场,11月23日上午,由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台湾投资企业商会、河南陶瓷馆共同举办的“豫台情2013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展”在郑东新区河南陶瓷馆内隆重举行。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近万年的陶瓷文化史,仰韶文化时期河南就有了彩陶艺术,夏代已有了带釉的原始青瓷,商代有了白陶,隋代有了青瓷,唐代有了白瓷、青花、富贵雍容的唐三彩。到了宋代,中原成为全世界的制瓷中心,有了梦幻般的钧瓷、清秀的汝瓷、古朴大气的北宋官瓷、表里如一的绞胎瓷等。当代发展最好的著名窑口有钧窑、汝窑、洛阳三彩、当阳浴窑等。各类陶瓷艺术空前繁荣,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钧瓷、汝瓷、三彩等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陶瓷作品的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陶瓷艺术家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行业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部分,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方兴未艾,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盛况空前。
台湾制陶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制瓷技术由中原传入闽粵,明清时期由客家人传到岛上。1949年以后,台湾陶瓷融入了更多的大陆元素。现代台湾陶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国际交流,理念与技艺得到提升,20世纪80年代成功实现了行业转型。台湾陶艺在吸纳大陆、日本等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湾的陶艺几乎与世界前卫的艺术思潮平行发展,个人的创作理念获得充分的尊重,无论在材料的使用方面还是在表现题材方面都得到完全的解放。陶瓷创意、个性、艺术融合,台湾特色十分显明,陶艺生活化的途径使行业进入了良性循环,形成了“北有莺歌,南有南投,中有苗粟”的产业格局。行业水平与日本相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与大陆各省份频繁交流。
据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介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一脉相承,在海峡两岸代代相传。此次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展,旨在进一步增进两岸陶瓷艺术界的了解和交往,博采众长,互相促进,推动中华陶瓷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据台湾中华陶艺协会荣誉理事长苏正立介绍,台湾陶瓷根在中原,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陶瓷人根据当地的材料以及文化特点进行了很多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台湾的陶艺几乎与世界前卫的艺术思潮平行发展,其个人的创作理念也获得了尊重。台湾的陶艺家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创作手法,在继承优秀陶瓷文化的同时,打破了陶艺制作的传统束缚,赋予陶艺新的语言和生命。其在陶艺生活化创作方面获得非常大的成功,值得河南陶瓷界借鉴。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有台湾苗栗柴烧瓷艺等6家代表的作品以及钧瓷、汝瓷、官瓷、三彩、绞胎瓷等中原名瓷名家的作品200余件。钧瓷代表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杨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苗长强;汝瓷代表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朱文立;官瓷代表有王东霞女士;三彩代表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绞胎瓷代表有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柴战柱等。这也是河南陶瓷史上难得的一次名家、名品荟萃。
王爱纯表示,希望两岸陶艺大师通过这次展览,推动两岸艺术界的良性互动与交流,促进两岸陶瓷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共同谱写中华陶瓷艺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