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瓷生产线不断萎缩 清洁生产成陶企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石湾瓦”或成历史?
文/记者张婷婷、曾艳珠、黄健源
提起陶瓷,很多人会想到“石湾瓦,甲天下”的俗语。但是,随着企业的生产线渐渐搬出石湾,石湾生产的纯正“石湾瓦”可能成为历史。继东鹏、鹰牌的部分生产线撤出后,石湾的另一大陶瓷企业金意陶佛山工厂前晚也停产,昨天已开始处理工人安置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近些年石湾的陶瓷生产线在不断萎缩,清洁生产是企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另外,随着石湾融入中心城区,土地成本越来越高,以及今年中旬起推行的限货政策,都对陶瓷的生产、运输有影响。多番权衡后,一些企业选择撤出。不过,记者也注意到,虽然生产线撤出了,企业的营销、总部多半还放在佛山,佛山元素在企业的营销和宣传中仍被强化。
最新情况:
金意陶佛山工厂关停 生产线搬去高明
前晚,位于石湾镇三友南路的金意陶工厂停工。昨天一早,200多名工人就围在企业的办公楼前,提出经济赔偿、买断工龄等要求。
金意陶负责人黄雪芬介绍,金意陶最早在佛山有四条生产线,600多名工人,近几年有两条生产线陆续转去三水,带走了300多名工人,又有几十名骨干去了景德镇生产线。佛山工厂停产前只剩下两条生产线,284名员工,他们大部分年龄段在40~50多岁,其中约100人有10年以上工龄,跟着企业干了很长时间。
“我们早就规划把这两条生产线搬到高明,高明工厂原计划今年底开工,但买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问题,这个厂需要推迟到明年中才能开工。”黄雪芬表示,虽然高明工厂不能按预定时间开工,但企业保证不让员工失业。家在佛山的员工可以安排到三水上班,上下班有车接送,外地的员工也可以安排到景德镇去。“这种安排要做一些协调工作,不保证员工还在原来的岗位做,从事原来的工种。”
延伸:
石湾陶企生产线不断萎缩
石湾、南庄是佛山两个陶瓷产区,“石湾瓦,甲天下”的俗语,让人感受到石湾陶瓷的名声和兴旺。虽然石湾尚有环球、红狮陶瓷驻守,但其他企业的生产线都在外移,随着石湾陶瓷生产线在不断萎缩,纯正的“石湾瓦”或许会成为历史。
记者了解到,除金意陶外,东鹏从2003年起,陆续把部分生产线和工厂转移到清远,目前清远的工厂占东鹏总产量的一半,佛山仅余两个车间四条生产线和一个卫浴厂;而石湾另一个龙头陶企鹰牌主要生产基地已转移到河源。
清洁生产是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
记者调查发现,陶企生产线迁出石湾,首先与石湾融入中心城区后地价高企,货车限行等因素有关。
据悉,目前佛山石湾住宅的售价已超出“7”字头,未来还有一些房地产项目出现。另外,从今年中旬开始,佛山执行了限货政策,多数陶瓷企业都囊括在限货区域以内。环球陶瓷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应的成本会高一些,送货效率会低一些,这是公司运营的一个困境。
其次,清洁生产更是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
实际上,从2011年9月起,金意陶就曾三次书面承诺在2012年年底关闭,直到前晚才正式关闭。“这些年投入大量资金做清洁生产,我们从烧煤气改烧天然气,生产成本增加了20%。”黄雪芬透露。记者了解到,金意陶的停产并非由于排放不达标,而是由于该企业所处位置为人口密集区,不适合工业生产。
环球陶瓷市场部经理王飞表示,为了留在禅城,企业投入了很大成本去搞清洁生产,现在已经达到环保标准,而对于具体投入的数字,王飞表示不便透露,“在政府对环境要求日益严格的现在,投入不会小。”
展望:
石湾陶瓷总部仍在
“留与走各有好处,对我们来说,这里是陶都,在这里设厂并留在当地运营持续生产,对提升知名度有一定好处;而把生产线搬离出去则可以有更大的厂房,更长的生产线,以及更多元化的产品。”王飞表示。
政府部门数据显示,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关停淘汰12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建陶生产企业220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透露,除能够做到清洁生产的30余家企业外,禅城90%的陶企已经搬离完毕。
对于搬离出禅城,蓝卫兵认为这对企业来说是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而他同时表示,搬离过程中会遇到阵痛,“比如调整人员和职工安置,把这些处理好了,就没有问题。”对于金意陶的搬迁,蓝卫兵表示,“金意陶在很多地方都设有工厂,这种搬离从长远来说是更好的开始。”
他也表示,企业生产线搬出石湾后,营销、总部多半还放在佛山,佛山元素在企业的营销和宣传中仍被强化。佛山仍是企业不会放弃的一块沃土。
以上内容来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