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受骗
“馅饼”变“陷阱”,侥幸心理是关键
万变不离其宗,“分不够钱来凑”是不法分子的各种行骗手段的共同特点。其实,行骗伎俩并不算高明,那到底是什么使得有些考生及家长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心甘情愿去扔冤枉钱呢?
记者了解到,对相关招生政策的不了解,是导致考生家长被骗的直接原因之一,同时,考生及其家长从非正规渠道获取招考信息,招考单位对考生信息保密不当,也常成为诸多招生诈骗的始端。另外,部分考生家长对国家招生录取相关政策持怀疑态度,迷信只要有钱、有关系就能上好大学,抱着侥幸的心理相信不法分子散布的虚假信息,也是骗子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
此外,高考诈骗案的频频发生,也与犯罪分子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不惜铤而走险有关。一方面,很多学生家长为了使考生进入理想的学校,不惜花费“血本”,少的几万元,多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很多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一些被骗的家长和考生,因为怕丢面子忍气吞声,不到公安机关报案,使犯罪分子长期逍遥法外,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当然,“望子成龙”的心理也是导致一些考生家长上当受骗的主因。一位河南考生家长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声,“孩子高考发挥不好,上不了大学怎么办?现在大学生一抓一大把。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更别说没上大学的了,所以想尽各种办法,也得让他上大学。”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法分子为家长和考生送来一个又一个的“馅饼”,很多家长难拒诱惑,待清醒时才发现 “馅饼”变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