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晨
核心提示:泉州获选“东亚文化之都”后,闽南文化正在更大范围内展示她的风采。作为涵养这方水土的传统文化,闽南文化如何得到进一步传承、弘扬?“弘扬闽南文化在行动”栏目本期采访石雕、瓷器、陶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士,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如何跟随时代进步而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焕发生机,从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人所感知,传播得更远。
石雕:探索全新的展示与商业模式
将传统的惠女服饰符号化、以现代石雕艺术语言打造的惠女系列,融入童真、童趣、童心的儿童化、生活化弥勒形象,融入唐装、旗袍元素的十二生肖系列……这些是鼎立雕刻集团董事长、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王向荣领衔的“石创组合”团队带给大家的全新石雕、玉雕系列作品。
而在早期以大型石雕艺术工程为主的创作中,王向荣主持设计江苏省无锡灵山梵宫外墙石材装饰图案及室内门厅汉白玉浮雕时,在惠安传统浮雕工艺中糅合现代壁画艺术语言,气韵宏阔,为惠安石雕注入了强烈的现代艺术新观念,荣获2009年度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无论大小作品,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不变的是王向荣对闽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研究。在他看来,有上千年历史的惠安石雕艺术,本身就是闽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一旦这种优秀艺术和中华文化精髓结合起来,就更具有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2009年,王向荣创立了“三摩地·石创”石雕艺术品牌和成立“石创组合”团队,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石雕、玉雕的创作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艺术形象,研发、设计、雕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石雕、玉雕艺术品。其中,惠女系列就突出表现了闽南的传统文化特色,如《惠女·晨》,通过汲取传统的惠安女服饰符号,以现代的几何形、装饰性语言进行创作设计,表达了惠女的宁静、质朴、聪慧的内在精神之美,构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现代惠女形象,反映了新时代惠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与追求。这件作品获得了2013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和第二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金奖。这也可以说是对雕刻艺术弘扬闽南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
今年雕博会期间正式开馆的鼎立艺术馆,将成为王向荣实现其传承、弘扬、创新惠安石雕艺术的广阔平台。他希望:“艺术馆可以为国内外雕塑艺术家与惠安本土雕刻家、工艺美术大师等提供一个国际性、开放性、时尚性的学术交流和作品展示平台,让他们零距离地交流、探讨,共同‘问石’,寻找到更多新的可能性。”今后,石雕玉雕主题展览、学术研讨、艺术讲座、美育教学等活动将经常在这里举办。
以鼎立艺术馆为平台,以“三摩地·石创”石雕艺术品牌为龙头,王向荣和他的团队,正在探索打造一个全新的石雕艺术展示模式和商业模式,让更多的惠安石雕艺术作品走进百姓生活,让惠安石雕这一闽南文化的精华走向世界艺术舞台,也可以将更多闽南文化以雕刻艺术的形式、语言推向世界。
汉戏·顶锁
瓷器:包容性打开广阔艺术世界
“泉州获选‘东亚文化之都’,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所成就的。泉州闽南文化的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的包容性——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承、学习、弘扬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德化唯一的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苏献忠,更倾向于从气质的角度解读闽南文化,并在艺术创作中践行这种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文化气质。
苏献忠从小就看着同样制陶的祖父、父亲的创作,与一线制陶工人一起生活。在他脑海中,做陶瓷是快乐的,在泥巴的世界里,人是最自由、最自然纯粹的。创作之初,苏献忠仍然沿袭父辈们的创作风格,题材上多以古代单个人物为创作形象。但时间一长,他深感遇到创作的瓶颈,即陷入固定思维中,在传统造型上打转转,无法突破自我,没有新灵感和新创造。于是,苏献忠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德化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并开始与各界进行大量、广泛的交流。闽南文化带给他的包容性,让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在他面前打开。
于是,苏献忠开始淡化个体人物,转而通过故事,撑起整个作品的内在精髓。2003年创作的《汉戏》,是苏献忠第一套最满意的作品。这套作品以已有的“汉戏”人物形象为参照,以现代艺术语言解读汉代文化,包括《蹴鞠》、《角觝》、《顶锁》等作品,展现当时汉代的生活图景。随后,他的《“误”读水浒》、《江南丝竹》、《思》、《听松,闻涛》等作品相继在多个大赛中获奖。
“闽南文化是一个重要支点,引领我走向一个艺术创作的生活状态。”苏献忠说,“创作是我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我一种记事手法,就像记者用文字记录事件一样。我本人又生活在闽南文化中,所以,有关闽南文化的题材一定会在我的作品中呈现出来,但我不会刻意去做,那不是我的创作状态,有感而发的时候,我会立即把它用我的陶瓷艺术形式记录下来。”
这几年,苏献忠主要作品创作主题为“江南”,闽南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他的作品主要阐述人性的东西,而不是具体某个人,“我现在很多东西都是个人情感多一些。现代人太缺乏情感的东西,我的作品更强调个人情感、个人感受和个人生活体验。”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对于闽南建筑及其文化的保护方式,让苏献忠十分赞同。在他看来,五店市更像是城市的一种生活状态:一边是都市,属于动的生活;一边是闽南,属于静的生活。两者在这里和谐统一。他希望自己的创作,也能达到和谐包容的状态,融古通今,自然、纯粹、快乐,并能通过作品把这种包容和快乐的文化气息带给每一个观者。
常春藤系列陶器
陶艺:设计让文化可以被感知
“弘扬闽南文化,必须从文化体验开始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文化是可以被感知的。”中国室内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厦门万仟堂设计总监蔡万涯认为,以闽南功夫茶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一种有温度的文化,而要让更多人感知这种文化,必须通过生活方式的熏陶——这其中,艺术设计无疑将是最大的推动力。因为美的东西,最容易让人接受。
生活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但有品位多寡之别。蔡万涯认为,现今社会对物质太过狂热的追求,让大家渐渐淡忘了质朴的精神生活。经过长久的求索,蔡万涯最终发现中国宋代文人雅士的“四闲生活”是最好的切入点,“回归古人那种质朴优雅的生活格调,探寻宋代人是如何品茶、品香、插花,承载朴素生活方式背后的核心支撑点是‘生活器皿’,因此器皿设计成了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很多东西正在回归,很多人都希望让生活节奏慢下来。”他说,“现在大家思想有点急了,因此需要建立慢生活的文化核心, 追求有质量的慢生活,在设计和生活体验等方面都需要提高修养, 创造一种真正意义的生活美学。”在蔡万涯的带领下,万仟堂善用陶土诠释东方美学,致力于还原陶艺产品实用形象,并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平衡文化。他个人获得“中国室内设计成就奖”。
饮茶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享受,让人宁静,很轻易地就能营造出有归属感的幸福。在闽南,人们把饮茶叫做“泡茶”,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蔡万涯就致力于还原这种美,通过设计让文化之美容易被感知。比如,以闽南茶文化入手设计茶具,所推出的作品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老祖宗的文化,拿起茶具品茶时可以体会到古人的生活。又比如,闽南的茶道精髓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以“和”入手设计的茶具,可以让人感受到平静的力量。
在设计创作中,如何处理好存古与创新的关系?蔡万涯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应创造一个开放的设计灵性空间,只强调‘我们需要什么’,在读懂了闽南文化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进行有机结合。”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蔡万涯和他的万仟堂力图将器物与消费者骨髓中的贵族精神进行高度融合,赋予陶器全新的质感和灵性,开辟一个全新的陶品生活空间。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对生活的探求,寻找到一种有‘心性’的设计方向,让设计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美好离大家更近些。”
[憨鼠责编: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