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国外贸,给外界留下了"动荡"的印象。在各种"波动"中,企业"叫苦不迭",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
由此,"今年不好,没感觉到外需复苏,很困难。"这成为了外贸企业2013年共同的记忆。不过,好在7月的促外贸"国12条"出台及时,"救火"得当,从年终的数据来看,今年的外贸基本接近年初的预期--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增幅为7.7%。
对于这一数据,企业界纷纷表示外贸的困难程度不如统计数据乐观,商务部则表示出了无奈,在外贸运行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外贸能实现这一增幅已属不易。
全年波动不断
2013年的中国外贸,全年波动不断。
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3.4%,4月份增速继续走高,达到了15.7%。高达两位数的外贸增长数据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严重不符。
这背后原来是一些企业利用内地与香港的利率差,以贸易为名,避开金融管制,将香港的资金搬到内地套利。深圳福田保税区的海关通关纪录显示,一辆装载着申报价格为5973375美元集成电路商品的货柜车,在2013年4月1日到4月11日的十余天时间里,反复进出了54趟,每次申报数量和金额都一样。这样来回"兜圈"货物的增加,使得2013年一季度深圳对香港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150%。
浙江商务厅有关人士透露,年初的套利贸易导致广东、深圳等地的出口虚高,分别达到70%和90%。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香港地区银行的人民币存款达到6680.6亿元的历史最高点。
在经历了一季度两位数的高增长之后,2013年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长滑落到了4.3%。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年4月中下旬开始,外管局连续出台6个文件,央行广东分行、海关及地方相继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套利贸易快速得到了遏制,这直接使得5月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
去年5月份进出口增速仅为0.3%,6月份则下降2%--继2012年以后首次出现"双降",出口增速更创下44个月以来的新低。此时,4月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50%。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信心指数也出现连续3个月下滑的情况。
在商务部发言人的分析中,原因仍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欧美这些传统市场的需求不振;二是贸易主义抬头;三是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2013年的第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出现回升,达到了6%。
这直接得益于政策利好。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3]83号),包括12条政策措施:调整出口法检费用和目录,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改善融资服务,扩大信用保险支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多种贸易方式,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加快发展,更加重视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调整和完善棉花储备政策。
然而,由于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9月份出口增速在7、8月恢复性增长后又下降0.3%,显示出口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在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看来,去年9月的单月数据可能更加贴近企业的现状。海关数据显示,9月中国对美国、欧盟等G3发达经济体,以及对金砖四国、东盟新兴市场都一致出现了明显回调。其中,对金砖国家整体出口由上月的6.6%大幅降至-4.1%,对东盟整体出口则由上月的30.79%大幅降至9.78%。
去年10月的秋季广交会,素来被视作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从往年经验来看,秋季广交会举办之时,主要是企业出货的高峰期,此时的接单多为补充库存,还有第二年年初的订单。然而,在本届广交会,大部分出口企业的订单只排到2013年11、12月份,很少有企业接到明年初的订单。
来自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进出口同比增长7.7%。对此,商务部方面评价说,中国外贸能实现这一增幅已属不易。
原因仍是"老三样"
"大家普遍都很焦虑,个别的出口量或许有增长,但是盈利还是不会增长。"对于2013年的经营状况,东莞一家耳机生产厂家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的出口数量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就急剧下降,去年上半年出口量减少50%,然而,人工成本增加20%,原材料价格上升30%,税收、租金也在增加。
成本增加直接削弱了中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一状况不仅难以缓解,还可能继续加重。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3年中国已进入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拐点,且劳动力平均薪资较2010年增长了近50%。由此,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将更加突出。同时,资源短缺状况突出,对能源需求大量增加,而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也使得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而竞争者带来的压力则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较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高出5~7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动向明显。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中国的同期增长率不到8%。东南亚国家开始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格局,越南为制鞋基地,孟加拉为制衣基地,柬埔寨为纺织基地,并形成了在欧美日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替代效应,2010~2013年,在我国对日本出口逐渐下降的同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出口增速则达到30%左右。
正如浙江商务厅人士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业同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将日益加剧。同时,随着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能力的提升,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同我国产品的竞争将不断上升。这一状况,预计2014年还会进一步增加,将成为中国外贸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人民币升值,同样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33%,汇率升值压缩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而利差的存在又增加了套利贸易和热钱流入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过快,出口的利润都被吞噬了,导致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总部位于广州的家具厂商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做家具出口的生意,以北欧风格为主,但2012年以来他一再开始布局国内市场,在北京开了分公司,2013年更加大了北京市场的比重,全面由国外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目前,他正通过团购途径营销品牌,尽管微利甚至有时面临零利润,但他认为只有坚持转向国内,未来才会有出路。
2013年,有民间机构以珠三角范围内1300家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汇总得出的《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13年以来,近80%的外贸企业订单额并未出现增长,其中近3成企业反而出现了下降,经营现状不理想。逾两成的中小企业主表示询盘量急剧下滑。
调研结果显示,78.63%的企业主表示,201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当前影响外贸尤其是出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接单信心和企业盈利能力两个方面。20.09%的企业存在因为汇率波动而推掉订单的现象,其2013年以来平均推掉的订单额达到57.80万美元,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导致出货订单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利润空间进一步缩窄。
《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指数》则显示,2013年以来,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指数从3月份开始下滑,至5月份跌破临界,直至9月份以99.86点临近临界边缘,总体景气程度欠佳;新增订货量指数和出口货物量指数也呈现与总指数类似的状态。
此外,贸易壁垒成为越来越不容小觑的阻碍因素。广东某生产建筑陶瓷的企业,仅仅因为欧盟对于建筑陶瓷的反倾销的措施,出口就大幅度的下滑了30%-40%。
民企成外贸主力军
2013年中国外贸,民营企业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去年6月当月,尽管全局进出口增速出现双降,但民营企业的出口增长了3.4%。2013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在全部出口中的比重更是提高了6.1个百分点,达到了42%左右。
在中国外贸增长历史上,长久以来主要依靠外资进出口拉动。但在2013年,外资进出口增幅仅为0.9%,占我国外贸总值已经降至46.2%,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9%,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2个百分点,对进出口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3.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
对于民企的成绩,分析人士分析说,这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发挥灵活和竞争性强的优势,比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加大,尤其是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快速发展,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通关、融资、退税等服务,帮助广大民营企业深度开拓国际市场。
对于2013年的中国外贸,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总结为两个转变:其一是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的转变,表现为国内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进一步优化五个方面。其二是对外贸易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变,在传统优势弱化的情况下,由于企业普遍更加注重挖掘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方面的优势,所以即便在2013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下降情况下,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仍然相对有所提高。
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平均单价:箱包上涨18.2%、手表上涨15.6%、生丝上涨15.5%、塑料制品上涨12.8%、鞋类上涨9.4%、锯材上涨5%、自行车上涨3%。
在贸易方式上,去年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7.8%,占进出口总值52.8%。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0.7%,占进出口总值32.3%。随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稳步推进,加工贸易开始从加工装配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逐步实现从委托来料加工为主向自营进料加工为主运作方式的转变,进料加工进出口值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86.4%。
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
"2014年的重点是做好两篇大文章,一个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一个是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日前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如是说。
近年来,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行情,问诊)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行情,问诊)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这些协定将涉及在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原产地标准、劳工标准、市场开放、环境产品等领域形成最新规则,表明美欧等国试图推动建立并超越WTO之外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将对WTO多边体系规则构成挑战并将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全球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
然而,"由于这些协定皆将中国排除在外,即使未来中国加入TPP,也面临市场开放和适应新规则的诸多挑战,很难发挥中国在参与制定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浙江商务厅相关人士分析说。
在这一背景之下,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将成中国外贸重要体征。
对外贸企业来讲,自贸区对大部分产品实行零关税,减少了非关税措施,规范了贸易争端解决方式,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增进了贸易利益。同时,也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对外投资合作。
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自贸协定伙伴进出口增势明显,2013年前三季度与东盟、智利、新西兰等9个自贸伙伴(不含台港澳)进出口4811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15.7%,高出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增速为17%,高出同期外贸增速9.3个百分点。
贸易伙伴多元化给中国外贸展开了一片新的景象。比如,2013年中国外贸对发达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对美国、欧盟和日本3个市场以外的出口达到了62.4%,首次跃过60%。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增长快速,其中对东盟、金砖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1.9%和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