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的陶瓷油灯
陶瓷油灯,从古代到电灯出现前,一直都是我国民间使用的照明用具。然而,由于陶瓷制作的油灯盏容易破碎,故目前流传下来的不多。 昨日,我市藏家梁为波向记者报料说,他藏有一对东汉时的陶瓷油灯。
昨日,记者与几位收藏爱好者在梁为波的藏室观赏了这两盏油灯。油灯高24厘米,由灯座、灯盏、灯管三部分组成,形状如一棵树,中间是一粗圆柱,上部有一圆形的灯盏,直径约10厘米;柱下为圆形灯座,直径约16厘米,圆柱的下部是四条向上的弧曲形的小圆柱,上面也分别有一只圆形的灯盏。油灯造型简约明快、古朴典雅,生动有趣。梁为波告诉记者,古人照明时,先在灯盏里放上油,然后把用灯草做的芯放上点着。虽然油灯点起来火焰如豆般大小,光亮也是如豆般大小的微弱,而且要随时去拨弄灯草,才能保持如豆的光焰,所以古代有一句形容读书人勤奋的话叫“挑灯夜读”。
据资料显示,瓷制灯盏始于汉代,盛行于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陶瓷技术的成熟,陶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特别是陶瓷灯造价低廉,适合民间广为使用。当时的灯盏,通常由油盏、托柱、承盘3部分组成,唐代常见的造型则为碗碟状,油灯的制作也极别致,灯盏为夹层、中空,可以注水降低灯盏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明、清两朝的照明用品以烛台为多见。清末民初,随着煤油灯,以及至电灯的出现,油灯才退出照明的历史舞台。
问及陶瓷油灯的来历,梁为波说是最近在广州花都淘到的。去年底,梁为波去花都拜访一位藏家,在他家里的博古柜中发现了这对古朴典雅的陶瓷油灯。从未见过古代陶瓷油灯的梁为波一见就十分喜爱。藏家说,这对陶瓷油灯是他10多年前买的,据说是当地出土的,你喜欢就让给你吧。于是,陶瓷油灯便成了梁为波的珍藏。
鉴藏家黄浩认为,油灯是中国古代除用蜡烛照明外,普遍使用照明用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一些较贫穷边远的农村还在使用。由于陶瓷制作的油灯盏容易破碎,故目前流传下来的不多。梁为波收藏的这对精美而又完整的东汉陶瓷油灯,很有收藏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