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淄博讯 2012年6月1日,大众日报刊发《沉睡地底数百年明清地碾首现淄博》一文,报道了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渭一村出土明清时期陶瓷原料研磨重要工具——地碾。2013年10月—12月,省文物部门按照相关程序启动保护性清理。日前,文物部门宣布:始于金代的淄川龙泉渭一古窑址,是目前发现的全省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制瓷工艺的古窑址,传承了淄博窑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后,本报记者专访本次考古清理技术顾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针对古窑址的年代、范围、历史价值一一揭秘。
2012年3月,淄川当地企业淄博兴利陶瓷有限公司在对其位于龙泉镇渭一村的土地、旧厂房清理过程中,发现了古陶瓷制作工艺中使用的三台碾料用地碾。据当地老者回忆,此地系建国后的国营山东淄川陶瓷厂原址,之前为公私合营的益民窑厂。再向前追溯,史料记载清末该地就已发展有上百座馒头窑,成为当地一大窑群。
"经过40余天的考古清理,我们对这处古窑址有了重新认识,让人惊喜和振奋。"任相宏告诉记者,第一大收获,是扩大了古窑址范围。清理现场西面的西山被纳入,确定为古窑址制瓷原料粘土的取料基地,此外,烧制瓷器所需要的燃料——煤,也取自西山西侧的地下。制瓷的釉料则取自清理现场东面的志公山以东,将这些全部纳入到这处古窑址范围。
第二大收获,是将古窑址的年代重新推断为金代。正式清理之前,只是根据地表的馒头窑和地碾进行推断,而此次清理后,出现两个水井、二次沉淀池,并从其中一处水井出土了大量早期陶瓷器皿残片,包括白釉、黑釉、红陶等,据此推断为金代遗址。"出土瓷器的井是一处废井,因此井的年代或将更早,甚至有可能到宋金时期,这个发现是一个很大突破。"任相宏表示。
第三大收获,是这处古窑址的延续年代非常长,始于金代,断断续续经历了元、明、清、民国,一直到当地老者回忆的六七十年代,仍然是制瓷作坊。
第四大收获,这片古窑址是始于金代的制瓷中心,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就地取材优势,而且生产规模较大。目前只是清理了一小部分,推测方圆3公里之内都属于窑址群。
淄博,特别是淄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制瓷中心,其中寨里更被誉为江北陶瓷发源地。"如果以年代的传承来看,寨里制瓷始于北齐,磁村自寨里衰败的唐代开始兴起,而兴盛于宋元时期的西河镇坡地窑存在时间较短,此次位于龙泉渭一的这处古窑址又是从金代一直延续至上世纪70年代,这样一来整个淄博窑系的脉络就清晰可见了。"任相宏表示,这处古窑址对整个淄博窑系发展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此前发现的寨里古窑址、磁村古窑址、坡地古窑址都已残缺不全或埋于地下了,而龙泉渭一古窑址却保存完整,不仅有地上的古建筑,还有地下古遗址,可以真实再现古代陶瓷的整个生产过程,展示性极强。"就全省范围来看,这是唯一一处完整保留了最齐全制瓷工艺的古窑址,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任相宏表示。
据了解,目前淄川龙泉渭一古窑址的野外考古清理已全面结束,转入资料整理阶段,这处古窑址的发现对研究淄博窑系乃至整个北方窑系都具有重要意义。淄博市文物局局长宓传庆表示,下一步将开展淄川龙泉渭一古窑址申报大遗址保护项目工作,并筹建展示淄博陶瓷发展的遗址博物馆,广大市民有望到此一睹淄博窑系发展的历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