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民风开放
女子也可以骑马
“自古以来,马被用于农耕、军事。但到了唐代,马开始渗透到其他的领域中,打马球、驯马表演、马上乐舞等,这些场景在大量出土文物中都有呈现。”胡寅介绍说,当时不仅男子可以骑马,女子也可以,她们身着胡服,骑在马上英姿飒爽,可以说是唐朝民风开放的一种直观反映。
在洛阳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大量的唐代“马”藏品,主要有各式各样的唐三彩和骑马俑。与魏晋的骑马俑相比,唐代马背上的人物表情更为丰富:有的吹奏乐器、有的表演乐舞等。还有一人站立马前,与马“对峙”,马左前腿凌空踢抬,张口嘶吼,仿佛尽力挣脱缰绳的羁绊,这是驯马表演。
当然,提到唐代就一定绕不开唐三彩。“唐三彩对马的造型非常写实,甚至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马匹的肌肉、跟腱,非常漂亮。”胡寅介绍说,当时马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为防止马尾巴扫动灰尘,就将马尾绑起来。“因此唐三彩马的尾巴都是往上翘的。”
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唐三彩黑釉马,由于工艺复杂且难度系数大,全国目前只有两件,另一件现藏国家博物馆,而这件则成了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明清 | 除用于军事、农业
马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明清时期又有哪些与马有关的趣闻呢?昨日,记者走访了明清瓷器收藏家陈树威老师,在陈树威家中,记者看到了他收藏的明清瓷器。据了解,他所创办的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已获得河南省文物局的批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骏马寓意才俊,因此马的形象在明清瓷器中还是比较多的。”陈树威介绍说。随后,他取出了几件瓷器,有盘,有瓶,还有茶杯,各种形态的马,或站或卧,显得格外漂亮。
“清朝由满族统治,他们入关前属于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对马非常重视。”陈树威说,当时除了在农业、军事上的使用,马也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一个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盘上,画着一对骏马,与汉朝的飘逸、唐朝的写实相比,带有一些夸张和写意。
随后,陈树威又拿出一个清朝的青花瓷盘,上面画着马和鹿。“这是一种美好寓意,‘马上封禄’。”陈树威说,他还收藏了一对清代晚期浅绛彩帽筒,有一只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马年来临,马上背一卷人民币寓意‘马上有钱’等段子在网上很火。其实几百年前,老祖宗们就开始玩这样的寓意。”
清代晚期浅绛彩“马上封侯”帽筒
馆藏唐代骑马女俑
随着马年的到来,“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马上体”受到大家的热捧。其实,“马上体”早在明清时期,老祖宗就玩过了,有一只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出现在不少明清瓷器上。此外,不同时期的马各有特色,分别有不同的寓意。昨日,记者走访洛阳几家博物馆,从不同时期的瓷器、壁画、雕塑等寻找马的形象,了解两周、汉魏、隋唐、明清的“马”趣闻。
两周 | 天子给马举行“成人礼”
昨日,记者来到洛阳博物馆,寻找不同时代马的印迹,洛阳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胡寅告诉记者,洛阳出土先秦时期有关马的文物数量非常有限,但史料中关于马的记载信息量很大,早在两周时期就有关于马的记载。
“在两周时期,人们对马非常重视,会给马举行‘成人礼’,也就是‘执驹之礼’,当时的马非常昂贵。”胡寅介绍说,据《周礼》等文献记载,两岁的马被称为“驹”,需要与母马分开,配备马具,并接受训练。周代重视马政,“执驹礼”由天子亲自参加。1955年陕西曾出土马状盛酒器,上面的铭文讲述的就是“执驹之礼”。
此外,马匹在两周时期还是等级的标志,据《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通过车辆使用马匹的数量,来彰显不同的身份和等级。
汉魏 | 有的飘逸,有的“萌呆”
到了汉代和魏晋,与马相关的文物有很多。其中,汉代不少画像砖上就有马的形象,而魏晋时期的陪葬品中,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仪仗队伍,其中则少不了马的影子。
“汉代的马很有特点,屁股大,腿细,尤其在壁画上,其总是四蹄腾空,很飘逸。”胡寅介绍说,在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画像砖上,有各类马的形象,或人骑马射箭,或人物形象配着马匹、凤鸟,马的特征被勾勒得惟妙惟肖。
在洛阳博物馆,记者看到了出土于洛阳西晋墓的陶马,还有出土于偃师的东汉鎏金马等。这些马造型相对简单,看起来非常“萌呆”。而1965年出土于洛阳的北魏彩绘仪仗陶俑群,马匹、墓主人牛车、众多护卫等组成的仪仗队,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