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中华陶瓷网——德化陶瓷频道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名家名瓷 论坛
频道首页 历史文化 名家名瓷 最新动态 德 化 窑 名瓷展会 德化瓷誉
瓷博物馆 陶瓷邮票 陶瓷著作 陶瓷教育 陶瓷旅游 收藏鉴赏 德化概况
历代陶艺名家:
苏学金 何朝宗 颜俊高
何朝宗
现代陶艺名家:
杨剑民 于仰贤 陈仁海
陆斌 何炳钦 田鸿喜
曹春生 陈敏 郭国基
德化陶瓷企业
 

发布:2014-1-14 9:35:37  来源: 大连晚报 [字体: ]

   一次由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举办的小型鉴宝会上,一位瓷器收藏爱好者拖着巨大拉杆箱进了门:两只汝窑天青釉莲瓣式温碗、一件汝窑天青釉盛世宝鼎、一件元青花人物纹执壶……相继摆上鉴宝台,古陶瓷高级鉴定师刘志成连连摇头,收藏者却坚称他的藏品均经国内知名鉴定家看过,刘志成无奈评价:“且在吃药呢。”

  大连收藏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元青花?器型古里古怪的臆造品,为何被收藏者奉为至宝?一件有着“大元至顺年制”题款的青花盘为何就可以初步判为赝品?11日,本报《品读汇·鉴赏斋》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在晚报社六楼会议厅,联合举办了“收藏鉴宝”公益讲座,揭开了元青花收藏中的神秘面纱。

  大连元青花不过寥寥几件

  瓷器收藏中,因为存世量稀少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同时在收藏爱好者中普遍存在“捡漏”心理,致使市场上本应为珍稀的宋代单色釉、元代青花瓷和明代成化彩瓷成为造假重灾区,赝品泛滥。

  炙手可热的元青花是不是像市场中那样随处可见呢?在本次公益讲座中,中国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常委、CCTV国际频道《精品收藏》栏目鉴定专家王胜勇老师表示,元青花瓷器存世极为稀少,目前,在国外各大博物馆有记载的元青花瓷器有200多件,国内有记载的元青花100多件。而颇受藏家推崇的元青花人物纹瓷器,目前已知确定的国内约有八九件,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30几件。

  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出土于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墓。上世纪50年代,沐英墓被盗,才使这件稀世珍宝面世,后经文物专家鉴定,确定属一级国宝,目前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瓷罐拍出了相当于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而“萧何月下追韩信”,瓷胎质地、青花发色,都更胜一筹,价值难以估量。

  据了解,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约一年来,举办过公益鉴宝活动十几次,鉴定瓷器约2000件,尚未鉴定出一件确信无疑的元青花。

  目前,已知的元青花瓷器,乐观估算,在大连也不过寥寥几件。

  落“大元××年制”款可以“判死”

  那么,在市场中,我们该如何判定一件元青花的真伪呢?

  王老师表示,判定一件元青花器,需要具备综合(行情 专区)专业能力,但也有一些基本的技巧,要从“看器型、看青料、看纹饰、看胎釉、看造型、看款识、听声音”,俗称“六看一听”入手。

  从器型来看,元青花的器型多为罐、瓶、壶等大器件,采用模制,由颈、上腹、下腹、底几部分,分断拼接而成。靠湿胎接合,靠釉黏度接合,大器摸上去有挡手的感觉。小器型多为盘、碗、高足杯等。对于器型不规则、古怪的器物,藏家需谨慎提防。

  元青花真品胎体厚重,遇到胎体太轻或太重时,都得格外小心。真品器件的胎有火石红,呈古朴的火红色状,仿品火石红有时过红像漆红色状,而且生硬。

  元青花真品为青白色釉,一般为枢卵白青釉、微青釉,白中闪青,仿品釉是乳白色或过于青色。元代大器多采用浇釉,有流釉现象。而八棱器和扁瓶多为拓釉,也就是用毛笔或刷蘸釉涂抹。除玉壶春瓶外,元青花的圈足施釉不到底,只有玉壶春瓶底部上釉,器物露胎处呈褐红色,圈足不规则,弯弯曲曲。真品碗、盘类器物的底部无釉而且有乳钉状突起,而仿品器物底部平整。

  真品梅瓶口是上窄下宽的梯形,仿品梅瓶的口是直口型。真品圈足是外圈斜削的,这是元青花的普遍特征,仿品圈足是框直的。

  此外,真品图案纹饰密布全器分布,分多层次布局,而仿品偷工减料,图案较疏松。元青花的纹饰都为实笔绘画,出现印花即为仿品。动物纹多为龙凤纹、麒麟纹和鱼纹。真品龙纹细身头小,三爪、四爪,从已知的元青花器看,尚未发现五爪龙纹。植物纹中,牡丹纹作为主体花纹时,留有白色轮廓线。真品青花色泽(发色)浓艳青翠和灰暗两种艳色,均有铁锈斑,用手摸上去凸凹不平,仿品均为点彩、平滑、用手摸无凸凹的感觉。在元青花中,有时会出现粗料和细料混合用的情况,一般来说,元青花的进口细料(苏泥勃青)画缠枝纹,国产料(粗料)画折枝画。国产料中的平等青,青色淡雅,多用于明成化到正德年间,灰暗高雅的石子青,多用于明清青花,回青料又称佛头青,多用于明嘉万时期青花器,此外,还有稍带红色的浙料青、康熙年间的珠明料等。

  元青花真品写的都是草书,但是都不写款,多为记事文、许愿文。落“大元××年制”年代款识的可以否定。

  目鉴与科鉴相结合

  本报《品读汇·鉴赏斋》自去年3月改版以来,得到读者广泛支持喜爱。针对收藏市场新假乱泛滥的现象,应读者要求,今年1月1日,本报《品读汇·鉴赏斋》刊文,将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收藏鉴宝”公益讲座。这是本报首次举办“收藏鉴宝”公益讲座,文章刊登后,电话不断,网络报名和转载极其踊跃。11日上午8时,收藏爱好者便聚集在晚报社门前。这其中有年过8旬的老人,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以前对元青花的特点有些模糊,听了这次公益讲座,很多问题清晰了。当然咱还达不到专业鉴别水平,但再到市场,心里也算有个数了。从这几点判定,有一条不对就可以否定掉。”听完讲座,藏友沈强说,自己原在船上工作,多年来对历史和古文物尤其喜爱,“出差去北京有十几趟了,每次都去故宫,到现在,故宫瓷器馆里的东西还没看完。”退休回连后,沈强也常去各地古玩城转,“之前真不知道元青花人物罐这么稀有,王老师的讲座给提了醒。”

  “凡是来听讲座的,至少都是收藏爱好者。”刘德才老先生说,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收藏,“瓷器、玉器、杂项都有,期间也有过打眼的经历。再以后对元青花的收藏,至少不会两眼一抹黑误打误撞了。” 69岁的王玉海老先生接触古玩收藏有近20年了。“许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此前我买到过一块元青花八棱瓶的瓷片,当时就觉得不是喷釉的,这次终于解开了疑问。”

  “收藏领域里的路子都是相通的,元明清青花也有一定共性。收藏鉴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光靠理论不行的。”收藏爱好者刘先生说,除了多听课,“还要多上手,日积月累,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认识才能逐渐提高。”

  传统上讲,鉴定古玩是一门眼学,称为目鉴。但面对纷乱的市场,仅凭眼学已无法准确判定一件器物的真伪,因此还应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依靠科鉴,王老师表示,目鉴与科鉴结合,才能准确地判定一件瓷器的真伪及年代。

  “下一场讲座什么时候办啊?”许多读者对讲座充满期待。类似的讲座以后每月将定期举行。即日起,本报《品读汇·鉴赏斋》与大连群策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将不限额征集大连藏家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玉器、杂项等藏品,初定3月,聘请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单国强、研究员刘静,北大文博院博士刘雄、清华文博院博士生导师须小龙、古陶瓷科研项目组组长、古陶瓷高级鉴定师刘志成,免费为大连市民鉴宝,经鉴定确认的古董,将于2014年4月举办大连首届精品保真拍卖会。

 

 

                                                                                                                          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
  自从“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瓷罐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后,一股元青花热就开始横扫中国。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大多数元青花的收藏家却乐不起来,因为他们手中的藏品根本得不到文博专家认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带着疑问,记者在全国范围进行业内采访,惊奇地发现所谓的早期的“业界定论”已遭到多方质疑。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市场调查

  民间元青花背负“原罪”

  谈起元青花的收藏,常年致力于元青花研究与收藏的龙建雄感慨万千。他说,元青花瓷销声匿迹几百年后,在民国初年被发现,五十年前才被公认。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霍布森和波谱拉开元青花瓷研究序幕后,在国外陆续对照验证了200多件馆藏的元青花,在国内也有少量出土器物进入馆藏,国内博物馆藏达100件左右,至此,国内外元青花瓷已达300件左右。几十年来,人们都相信“元青花就那几百件”的观点,不敢突破,不敢相信民间另外还有元青花的出土和发现。目前,中国还组织专业人员出访到土耳其、伊朗对元青花进行考察研究,但对国内民间的元青花遗存一概否定,这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已经维持了50年。即使有元青花发现了,人们也不敢相信。因专家不认可,造成了大量元青花流向国外,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等到国外宣布是真品后,才有仁人志士花巨资高价买回来。元青花的发现和研究逐步深入,但悲剧一直在上演。民间到底有没有元青花?有多少件?似乎是一个禁区,有人提出来或拿给专家鉴定几乎就会受到嘲笑和讽刺。

  近年来民间陆续发现了大批“元青花”,其中经鉴定为“真品”的也不少,但这并不能成为元青花大量存在的有力佐证。龙建雄坦言,目前景德镇造假作假盛行,个别专家做出来的元青花虽然型达到了标准,但与真元青花“神似”就有天壤之别。景德镇老窑口仿造,虽然也能达到型的效果,但真假元青花其胎质比重明显,真元青花既有厚重感,又有干燥漂浮感,真元青花经过几百年的干燥氧化,其胎质特别干燥细腻,即使是新出土的,也显得老到干燥细腻,但老窑仿的元青花总是沉甸甸的,瓷质特别生硬,即使能发现釉下的蓝点和冰挂现象也是比较凸显,呈点片状。真元青花的釉下蓝点和冰挂现象为是显非显现象,明非明、暗非暗,不成规律,一般为细小深入胎骨的小点状。仿品元青花大多比较粗劣,许多仿品即便不是行家也能看出问题,这就造成很多人不相信民间元青花,甚至把它当笑话看。

  业内声音

  元青花数量应高于早期定论

  难道元青花瓷的发现就一直停留在早期发现的近400件吗?北京专门从事研究元青花的杨若虚告诉记者,2004年11月在山东济南云仙堂宾馆召开了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研讨会,一百余位专家、学者、藏者汇集一堂,向全国、全世界大声疾呼中国民间有元青花瓷。2006年元代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又发现了大量元青花瓷,当然也有少部分赝品,在会上和研究过程中,部分专家认为在中国本土至少有15000件元青花瓷;在近些年的元青花研讨过程中有知名度和权威专家认为,国内至少存在10000件元青花瓷;但在2011年上海再次召开的国际元青花研讨会上,专家依然肯定至今元青花瓷国内外不足400件的结论。

  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龙建雄认为元青花产于中国,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元人(蒙古人)首先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再换取“外汇”。再说,元朝共计97年,就算从至正年开始做青花瓷也有28年,当时景德镇有300个左右的窑口,民窑不算,按官窑算少则也有30个,每个平均每天生产10件,每年一个窑生产3650件,28年一个窑生产102200件,30个窑28年共生产3066000件,出口1000000件,国内还有2066000件,至今存世量按万分之五国内也应有完整元青花瓷官窑瓷1000多件。打个简单的比喻:自己还饿着肚皮,怎能拿粮食去换钱呢!元青花瓷只有满足了元人需求和国内的基本需要,才可能拿去换钱,就是洋人订做数量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当年制造了多少件元青花瓷器,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毁坏了多少件?未来又会发掘出土多少件,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无从考证。只有历史真相和未来的事实能说明一切,过于武断的定论都是有悖于科学理论根据,任何事物的出现都要一分为二的科学看待和思辨才是上上策。

 

 

                                                                                  苏宝鸿收藏展览馆内展出的”元青花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桑春磊摄影
  元青花存世量“雾里看花”

  文博专家认为全世界现有存量“不足400件”,民间收藏者则认为“数量远超这个数”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元青花?”在刘公岛上的苏宝鸿收藏展览馆,当看到一件件的元青花时,有游客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个于日前开馆的收藏展览馆里,展出了美籍华人苏宝鸿的130多件藏品,其中,60多件元青花尤为引人关注。

  按照国内文博界流行的说法,元青花存世量不足400件,而苏宝鸿收藏展览馆就陈列有60多件,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疑问。而按照苏宝鸿的说法,他个人收藏的“元青花”就达300多件,这更引发了人们对“元青花存世量究竟有多少”的探问。

  其实,有关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问题,近年来在收藏界和文博界中争论激烈:文博专家认为“不足400件”,民间藏家的观点则是“数量远超这个数”。无疑,随着苏宝鸿收藏展览馆的开馆,元青花存世量再度让人们陷入“雾里看花”的困惑之中。

                                                    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

                                      2005年7月12日,元代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元青花存世量之争

  不足400件PK数千件

  元青花系元代生产的青花瓷,主要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元青花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一朵奇葩。不少人这样认为:“青花”斗艳,最美不过元青花。

  目前,国内文博界流行的观点是:作为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瓷器品种,目前已知的元青花极为稀少、珍贵,存世量不超过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

  而对于这种说法,苏宝鸿并不认同。他认为:这是文博界根据全世界已知馆藏统计出来的数字,并不包括广大民间收藏;此外,元代生产青花瓷并没有具体的指标,每年都在生产,元代存世近百年时间,其生产的青花瓷数量应是庞大的,流传到现在的绝不止400件。

  “没有发现,并不代表不存在。”苏宝鸿说,不能以见到的元青花少了,就定论“元青花流传下来的不多”,这并不严谨。

  上世纪70年代末,苏宝鸿移居美国。在美国期间,苏宝鸿就看到不少华侨收藏了元青花,少的几件,多的达几十件,数量加起来非常可观。

  “能有数千件。”这是苏宝鸿对元青花存世量的估算。

  对于“元青花目前存世量不超过400件”这种观点,记者在采访中接触的我市收藏界人士也不赞同。

  “元青花存世量少这是事实,但不会仅仅只有不到400件。”我市一名资深收藏者说。他给出的理由是: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却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全貌。元代是青花瓷器的规模生产阶段,烧造青花瓷器的窑口肯定不止一两个,由于各个窑场的瓷土配比、钴料来源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各窑生产的青花瓷肯定会与典型的“至正”青花存在差异。另外,瓷器本身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便是批量生产,生产数量一定不会太少。

  “不足400件的数字,是受统计时间、统计对象、统计范围及方式限制的,这个数字肯定会不断变化。”这名资深收藏者说,从这一点来进,绝不能机械(行情 专区)地照搬这个数字来断定元青花的存世量。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由于国内史料中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在20世纪初以前,世人对元青花还一无所知。”这名资深收藏者说,国内文博界流行“已知存世量不超过400件”的观点,同样也是受限于所掌握的资料,毕竟国内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时间不过几十年。他认为,随着国内对元青花研究的深入,如果还把该观点作为金科玉律,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但记者就此接触的部分文博界人士,却都认同“元青花存世量不超400件”这种观点。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说,文博界所说的“不足400件”是目前已被证实的元青花。“文博界非常看重考古证据,搞学术研究必须非常严谨,千万不能想当然。”他说,时间越长保存越少这是规律,元青花的稀少与名贵毋庸置疑,当然将来不排除还会有元青花出土。民间收藏可能会存在少量元青花,但其存世量有“数千件”则是不可能的。

  苏宝鸿坦言,他不时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有专业人士一听他收藏的元青花有300多件,还未看东西,便掉头就走。言外之意很明确:“这怎么可能?”

  而这正是目前收藏界与文博界有关元青花存世量之争的生动写照。

                                                                                              

                                                                                                        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重要断代意义。
  民间有无元青花成争议焦点

  实际上,收藏界与文博界有关元青花存世量之争的焦点,便是民间到底有没有元青花?

  近几年,收藏界与文博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几乎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假的元青花太多。这不难理解: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做假的赚钱。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间兴起了元青花收藏热,许多人都说自己手上有元青花。他说:“之前的700年一直没有,怎么700年后就突然冒出这么多?这很令人怀疑。尤其近些年来,元青花作伪相当严重,假的太多。”

  其实,直到现在,对2005年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真假争议仍在持续。

  这位文博界人士说,是否是真的元青花,必须经过有关专家的仔细鉴定才能见分晓,不能自己说是就是。

  “没有这个必要。”这是苏宝鸿的态度。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主要缘于他对有些专家的质疑,而这也是他没有将藏品送交鉴定的主要原因。

  之前,苏宝鸿曾接触过部分专家。苏宝鸿说,有的专家以之前没有看到过相同的元青花器型为由,就说送交鉴定的瓷器不是元代的东西,这未免有些轻率了。

  “不能因为过去没见过就加以否定。”苏宝鸿认为,目前,还没有能力仿造出元青花,仿的就是仿的,无法跟真的相比。

  在苏宝鸿看来,国内研究元青花的历史不长,有些专家研究的面不广、度也不够深,再加上元青花存世量较少,上手的机会就少,更谈不上深入研究,这就造成了有些专家眼界的局限。

  对此,一名收藏界人士也表示,虽不可能遍地都是元青花,但不能就此认定民间没有元青花。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界人士提醒收藏者,元青花的数量终究很少,即便是出土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称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收藏元青花的风险很高,千万不要有“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元青花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南京市博物馆藏
  刘公岛愿搭建元青花研究平台

  关于民间有无元青花的争论或许还会持续下去。可喜的是,文博界专家和民间收藏者如今已能就这个问题进行对话,有的专家还能够认真听取民间收藏者的意见,这毕竟是一个新的开端。

  苏宝鸿说,愿以苏宝鸿收藏展览馆为平台,开展民间的元青花研究,欢迎广大元青花收藏者品鉴研讨。为此,苏宝鸿还特地切割了他收藏的3件“元青花”和1只假的元青花,以便于元青花收藏者研究。“力争把苏宝鸿收藏展览馆打造成一个研究元青花的基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达到更多的共识。”苏宝鸿说,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进一步挖掘元青花的文化内涵,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

  筹建苏宝鸿收藏展览馆,是刘公岛管委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力作”。

  刘公岛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元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筹建苏宝鸿收藏展览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供一个研究元青花的平台,以展览的方式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待时机成熟时,他们还打算举办有关元青花的研讨会,力争还原元代青花瓷的本来面目,最终能够让元青花绽放出更加迷人的神采。(威海新闻网)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 陶瓷供应业务QQ:5673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