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古渡
马可·波罗纪念馆
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梅瓶
(以上均为央视截图)
从大年初一开始,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特别节目《瓷路》。这部讲述中国陶瓷文化在全世界传播旅程的纪录片,共分为六集,昨晚播出的《瓷路·异彩》中一些“扬州元素”,令扬州观众朋友感到格外亲切。
扬州元素再上央视
昨晚8点,纪录片《瓷路》播出第四集《瓷路·异彩》,主要讲述了崇尚武功的蒙古族人将接近四分之一地球面积囊括怀中之后,依托完整的交通体系,这个庞大帝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过程被绘制在精美的白瓷上,最终诞生一种名为元青花的瓷器。
《瓷路·异彩》开始不久,就出现了“扬州港”的镜头。生生不息的运河水、东关古渡、马可·波罗纪念馆等,一一上镜。
此前,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梅瓶就出现在纪录片《瓷路》片花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昨晚播出的《瓷路·异彩》中,闻名海内外的扬州博物馆内独享一个展厅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果然华丽登场。一个个特写镜头,使观众朋友们领略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见证“海丝”枢纽城市
从唐代开始,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据文物专家顾风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从扬州境内的古墓葬、古遗址,尤其是城市遗址中,不断发现数量可观的完整陶瓷器皿和碎片,它们来自国内南北各地的窑场。迄今为止,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哪个城市的遗址出土过像这样品类丰富、窑口齐全的优质贸易陶瓷,即便是古代著名的港口城市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和泉州也不例外。
“例如,我市曾出土过刻有阿拉伯文字的长沙窑瓷水壶,文昌阁一带出土过大量公元9—10世纪的贸易陶瓷碎片,这些瓷器与南亚、西亚、东非、北非等地同时期一些著名城市和港口遗址出土的中国外销陶瓷标本的类别非常近似或完全一致。”顾风说,这足以证明,扬州是当时中国重要的贸易陶瓷外销口岸。“南宋时期,泉州后来居上,但从扬州出土的宋元陶瓷标本仍然包括了当时南北主要窑口的产品,数量巨大,品种齐全,外销特征明显。如此丰富的陶瓷器皿批量出土,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扬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顾风说。
最近几年,央视《探索·发现》等栏目曾聚焦“黑石号”。专家也曾表示,“黑石号”从扬州出发。当然,“黑石号”古沉船打捞出的瓷器中,最令人惊喜也最珍贵的就是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在这几天播出的纪录片《瓷路》中,也多次出现这三件唐青花瓷。它们从唐代流传至今,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扬州海上经济贸易的辉煌。 记者 陶敏
【新闻附件】
《瓷路·异彩》解说词
中国古代瓷器品种繁多,窑口林立,但传播最广名气最大的一类当属青花。这种白色胎质青色图案的瓷器,朴素而不招摇,却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存世极少的元青花,它被公众广泛认可的时间,至今不过六十多年。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在马背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根本无法传承宋人的诗情画意,又怎能创造如此精美易碎的尤物。
(出现扬州港的镜头)盛夏的京杭大运河,船舶漫不经心地往来穿梭。扬州,尽管不是烟花三月,港口也早已今非昔比,但伫立岸边的牌坊,却暗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公元1275年,继柏朗嘉宾之后,另一位意大利人来到中国,一呆就是17年,甚至还在扬州为官三年,他就是马可·波罗。
当时的中国一派风花雪月,元曲之声随风飘荡。二十多年后,一部《马可·波罗游记》,风靡于西方各国的大街小巷。一个神话般的中国,令人心存向往。
大汗用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了一座宫殿,宫殿所有房间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他的酒杯、酒瓶等物品,有些是由漂亮的镀金金属制成的。大汗的金属器具如此之多,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令人奇怪的是,游记中对元朝官廷使用瓷器的情况却毫无记载。有人甚至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不过,曾经担任元朝吏部尚书的苏天爵也说过,元太祖使用的酒器,是槽口镀金的金属制品。难道瓷器在元朝,真的并不流行……
不过,在今天的日本大阪陶瓷美术馆,有一件日式木盒中,神秘地珍藏着一件国宝级文物—来自中国龙泉窑的玉壶春瓶。最为奇特的是,它并非宋代制造,而恰恰产自金戈铁马的元代。也许和人们想象的不同,蒙元时代,并没有对所有瓷器赶尽杀绝……
七百年前,青花时代终于来临。这件扬州博物馆馆藏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全世界仅存三件。它通体蓝釉精美绝伦,内嵌青白釉巨龙戏珠,在百转千回中幻化升腾。蓝,不仅是一种釉彩,更是一种信仰,它的传播速度,即使风驰电掣的成吉思汗,也望尘莫及……
记者 陶敏 整理
作者: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