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江西景德镇3月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黄丹)来到江西,看过了武宁的自然景观,紧接着网媒记者来到“瓷都”景德镇。复烧的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等古窑,重现的拉坯、施釉等古法制瓷工艺让网媒记者大开眼界,拨开历史的尘灰领略中国古代为皇室制造瓷器的古窑风采。
一走进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记者们就被景区围墙、地砖、对联等地方装饰所用的青花瓷、粉彩瓷所深深吸引,不停赞叹“好有韵味”“别致”“太独特了”!
“我们眼前这个垒起来当作花坛围栏的碎瓷块、碎瓷片大家知道为什么是碎的吗?”导游问到。“故意打碎装饰的。”有记者猜。“其实这是烧失败的瓷,窑烧塌了,把还没烧好的瓷器压碎了,就拿来废物利用了。”导游揭晓到。尽管如此,与暗红色土坯间隔相叠的青花瓷碎片依然透出独特的粗砺之美,令人赞叹,来自泥土归于泥土这种废物利用的方式也显得那么恰当。
一进入历代古窑展示区,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就展现在记者们眼前,手感细腻如面粉、颜色乳白如奶酪的高岭土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老匠人们依照古法拉坯、施釉、画坯的制瓷场景让人感受到一件艺术品出炉之不易,阳光照射在排列整齐的瓷器坯件上,一切都活过来了。“老匠人用手抹出瓷器雏形的这道工序就叫拉坯,之所以用棍子转动下面的转盘是因为古时候还没有电,只能靠人工转动。”导游说。
接着,网媒记者陆续参观了有着让景德镇定名景德镇渊源的宋代龙窑,外形像蒙古包的元代馒头窑,为了提高效率而改良、是元代馒头窑“升级版”的明代葫芦窑,公元1736年启用、直到1995年还在使用、2009年开始为了更好地传承制瓷文化而重新恢复烧窑的清代镇窑,这些古窑可谓生动地演绎了古窑“进化论”,让记者们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