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 清白如瓷——探析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的“三不”原则
“不让一件残次品出厂,不挣一分昧心钱,不漏一分税款”——这是河北曲阳定瓷有限公司32年来一直恪守的“三不”原则。
“诚实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做的是文化产业,更需要传承这种文化。”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如是说。
“宋代定瓷的极品崇尚白,白而有味道,简单说就是晶莹、玉润、灵动。”该公司原料烧成部经理王树昌介绍说,“选料是定瓷生产的第一步,不能有一点含糊。石英长石里的云母如果没被剔除干净,烧出来的瓷器就会有黑色斑点,甚至成为残次品。”
选料靠的是纯手工,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眼力。西瓜大小的石英长石,被锤子砸成枣儿大小,然后用小锤把上面的云母等杂质剔除,再经过水洗、碾碎、过滤等多道工序,才能成为烧制定瓷的泥料。从某种程度上说,胎质越白,烧出的定瓷颜色越好。
从选料到拉坯、晾干、烧制……每个工序该公司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但在瓷器制作过程中,有瑕疵的产品不可避免,为了保证不让一件残次品出现在市场上,该公司制定了“窑前销毁”制度,即凡是质检不合格的产品,在窑前一律砸碎。
“我们的验收标准远远高于轻工业联合会颁布的行业标准。”该公司执行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蔺占献说,“因此,公司的不合格产品率要比同行高出一些,一般在10%至20%,而这些质检不合格的产品全部会被砸掉。”
据介绍,该公司曾出现过一窑产品中有99%被砸掉的情况。虽然损失不小,但是陈文增说:“宁可赔钱,我们也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能让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艺师和焕还记得,2013年9月,她设计的定窑手工雕花系列餐具被北京一家酒店选中,双方约定于国庆节前交货。但质检过程中发现,部分产品有瑕疵,按照“不让一件残次品出厂”的原则,他们宁可赔偿巨额违约金,也没有卖不合格的产品。
8年前,一位来自上海的收藏家看中了陈文增创作的贵妃瓶,想高价收藏,却被拒绝了。客商不解,非让陈文增说出原因。陈文增把他带到室外,拿着瓶子在阳光下转动。“这个贵妃瓶乍看上去很完美,但您仔细看,这个瓶子的中间有条线,这是典型的‘阴阳脸’。出现这条线的原因是,一边上了3次釉子,一边上了2次。”客商恍然大悟,对陈文增的严谨由衷地佩服。
“当时,我的作品的市场价是5万元,看起来好像损失了5万元,却为我赢得了客商的信任。”陈文增说,从那以后,这个客商不仅每年都会来选购产品,还为公司介绍来不少新顾客。
诚信经营,给定瓷有限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该公司在只有40名员工的情况下,连续3年每年纳税额超过300万元。在曲阳县2013年度纳税大户表彰大会上,该公司受到了表彰。陈文增说:“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该缴纳的税款我们一分也不能漏。”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公司的无票销售额已达260万元,而该缴纳的近40万元税款一分也没少交。
为传承定瓷文化,曲阳县投资5200万元建设陈文增艺术馆,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该艺术馆集收藏、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计划年底前开馆。陈文增将创作的定瓷、诗词、书法等2000多件作品无偿捐献给政府,并在该艺术馆永久陈列。(河北日报记者葛西劝、徐华 通讯员郭英焜、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