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厂瓷”:陶瓷收藏界的一匹黑马

发布:2014-3-28 15:10:17  来源: 中国文物网 [字体: ]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在陶瓷收藏界,“厂瓷”泛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瓷厂所生产的陶瓷。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景德镇国有瓷厂的陆续停产以及改制,“厂瓷”渐渐成为了历史,因其存量有限且颇具时代特色,“厂瓷”也成为了陶瓷收藏领域的新宠。作为曾经名噪一时的江西首家私人博物馆“兆吉明轩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景德镇陶瓷收藏家刘明升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示,“厂瓷”按照现在的说法其实就是“当代官窑瓷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那么,“厂瓷”的收藏价值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收藏过程中又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呢?对于这些问题,刘明升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景德镇,比较著名的制作“厂瓷”的瓷厂包括建国、人民、光明、艺术、宇宙、东风、红星、红旗等等。而在刘明升看来,“厂瓷”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是大气候,大形势下所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是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制作而成的陶瓷艺术精品。
 
      在众人竞相追逐古董瓷、大师瓷的今天,“厂瓷”的脱颖而出堪称陶瓷收藏界的一匹黑马。一般来说,收藏古董瓷,瓷器的年代是左右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收藏大师瓷,作者的名气和职称是需要考虑的重点。而与收藏这些瓷器不同,人们在收藏“厂瓷”时,品相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除此之外,刘明升指出,收藏“厂瓷”还要从四个方面去考量:
 
      一、年代。对于“厂瓷”来说,价值比较高的集中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因为那正是老艺人年富力强的时期,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制作工艺精湛,而且那个时代的艺人也没有过多的商业化意识,全力投身创作,瓷器的品质非常好。
 
      二、瓷胎。“厂瓷”所用的胎和当代艺术陶瓷所用的胎有很大的不同。在瓷胎的烧制上,“厂瓷”是以煤窑、柴窑为主,而当代艺术陶瓷则大多以气窑、电窑替代。另外,二者在瓷土产地、烧制温度上也均有所不同。
 
      三、釉料。“厂瓷”是以天然矿物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进行提取制作的。而当代艺术陶瓷则大多是采用化学颜料合成的,当时艳丽多姿,时间一长其颜色也会逐渐淡化。
 
      四、画工。早年国营瓷厂、研究所内汇聚了众多高人,有些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省级陶瓷大师,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陶瓷绘画领域的顶尖水平,他们分工明确,各尽其才。而如今的艺术陶瓷创作则由个人独立完成,更加追求个性创新与经济效益。此外,在艺术风格上,“厂瓷”也是独树一帜,通过将传统的以古彩技艺为代表的陶瓷技艺进行恢复和发展,既保持了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纯真质朴、笔墨简明的风格,又吸收了康熙五彩瓷大红大绿,古香古色、画面沉静飘逸的特点。
 
      近年来,伴随着全民收藏热以及大众收藏意识的逐渐提高,“厂瓷”也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所重视与喜爱。而对于那些有意收藏“厂瓷”的人来说,有着多年“厂瓷”收藏经验的刘明升给出的收藏建议是,没有其他的诀窍,就是要靠收藏者自己的勤奋,要多去市场,多看、多问、多想,多去了解与“厂瓷”有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不同年代“厂瓷”的生产数量、制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收藏“厂瓷”的“门道”。


责任编辑:小白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