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换“炉子”烧“新瓷” 中国西部瓷都的痒与痛

发布:2014-3-31 10:08:02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

□本报记者 董世梅 方圆

3月8日中午12点多,夹江三洞镇,正是用餐时间,镇上的金牛饭店又迎来周边陶瓷企业的老主顾。“两桌?等十多分钟哈。”老板石志华有点招呼不过来了。

对这些陶瓷企业,石志华又爱又恨。“我60%的客人都来自陶瓷厂,没有他们,生意都做不走。但是,这些企业带来的粉尘、噪音又让我们不舒服。”石志华现在就盼着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把污染问题解决了。

夹江陶瓷业发源于1987年,2004年当地即获得“中国西部瓷都”的美誉。陶瓷产业占该县工业产值的70%,税收占半壁江山,上下游从业人员有6万多人。夹江建陶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之为“夹江现象”。

如今,西有夹江,东有佛山,除此之外,新兴的陶瓷产区还在不断涌现。除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有环保的压力。如果把夹江的陶瓷产业比作“炉子”,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当今,如何转型升级烧出“新瓷”?

市场之变

意外的“红包”拖延了计划中的转型

转型升级,对于夹江的陶瓷业来讲,早就在想,早就在尝试。

已经干了近20年建筑陶瓷的东方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灵讲起了10年前的一段往事。2004年,夹江一家企业换了瓷砖规格,技术却没跟上,“那一天,供应商开车堵门,工人立马丢下围裙跑了……这个厂只好关门。”这一幕,让胡灵意识到:除了要有规模,还一定要有技术。

中国建筑[-1.02% 资金 研报]卫生陶瓷协会名誉会长丁卫东也给夹江建议:应在清洁生产、节能环保、质量管理上下工夫,淘汰落后生产线,新建高品质、低能耗的高端产品生产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们一直在升级,在节能降耗。”胡灵介绍,能源要占生产成本的30%左右,节能也关系到生存。

然而,意外的一个市场“红包”,让夹江陶瓷老板们的升级想法变得不再那么急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巨大的建材需求汹涌而来。“当时就靠量取胜。”建辉陶瓷行政副总经理邓勇回忆,短暂的“牛市”让中低档陶瓷成了畅销品,库房里放了两年的产品都被拉得一片不剩,品质高的建筑陶瓷反而不好卖。

好日子来了,企业都在忙着扩大产能。那两年,山东、贵州等地的建筑陶瓷也在加速扩张。

2010年下半年,终于到了梦醒时分。“库存又多了,路边很多地方都堆着地砖,不少公司的窑炉变成了库房。”邓勇感叹。夹江陶瓷的国内市场份额从最高峰的20%,一度降到8%。全县有101家陶瓷企业,生产线218条,多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窑炉普遍短窄、能耗较高,高中低产品比重为2:3:5。

企业之变

改变工艺和产品结构有的甚至彻底转行

市场变了,瓷都老板们不得不变。

胡灵的公司,2008年之前反复在生产内墙砖或外墙砖上调换,但只是在规格上做文章,技术没上台阶。直到2011年,才投入1000多万元将丝网印花变成了喷墨印花,真正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工艺。

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走中低端路线的夹江康荣陶瓷厂,不久前也决定投资一亿元上高档瓷砖生产线,9月就将投产。“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投入和改变有点冒进,因为工艺、技术都不是我们的强项。但是市场变了,你就得变。”新厂区厂长黄石源说,“当年建厂时,中低端和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比大概在7:3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5:5;未来还可能变为3:7。如果不主动去变,迟早要被淘汰。一片高端瓷砖的利润,是普通瓷砖的10-20倍。”

今年1月20日,建辉陶瓷中恒分公司张灯结彩,新生产线点火了。原来投资5000万元的4条老线,直接当作废铁卖了300万元。公司董事长杨建忠算了笔账:现在这条投资1.5亿元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天生产的地砖面积是原来一条线的两倍,人要少用三分之二,每片砖成本下降了1块多钱,综合能耗下降20%左右。一句话,原来的四条线不如现在的一条线。

企业家们的紧迫感,从数据上看更直观:近三年来,该县共技改升级陶瓷生产线68条,陶瓷行业技改投资占全县技改投资的62%。通过技改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产品产值能耗下降幅度在20%-40%之间,综合成本下降近30%。

还有彻底转行的。在夹江率先倒掉煤烧窑烟囱的新万兴,20多年之后,又在夹江第一个“吃了螃蟹”,转向了新材料领域——成立了碳纤维公司。“今年4月,碳纤维自行车龙头、圈等零部件就将陆续投产,我们要生产自己的品牌碳纤维自行车。”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建称。目前,公司一期工程预浸料车间已正常生产,生产国内乃至国际上宽度最宽的碳纤维预浸料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待二期复合材料工程竣工,就将形成年产500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能力。

环境之变

缺人才缺技术成本高让人忧虑的问题还不少

“我现在差人,你分点过来哇?”“明天我还要去广场摆牌牌呢。”

在一个会议的间隙,建辉陶瓷董事长的杨建忠和胡灵在交流如何找人。两家企业都在搞技改扩产能,人却成为问题,都希望能在县里组织的人才招聘会上有所斩获。“传统生产线粉尘大、噪音大,年轻人不大愿意干。现在钢筋工都两三百元一天。”即便技改了,陶瓷行业也难像其他产业一样,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在上海陶瓷企业工作过多年的“技术范儿”黄石源,焦虑的是其他事。

“哪个说转型升级光是买好设备上新生产线?”黄石源一下提高了嗓门。如果技术人才储备、企业管理跟不上,转变也是一句空话。“比如现在的高端喷墨产品,不需要工人在生产线上操作大半天去描绘花纹,只需要在线下在电脑上设定好就行。可是,如果企业没人能用好电脑,那再好的生产线也毫无用处。”

忧虑的不仅仅有人的问题,“各种成本,尤其是物流上涨太厉害,起码涨三四成。”宏发瓷业负责人道出夹江陶瓷老板们的心头痛。

新万兴瓷业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刘永彬介绍,从去年底开始,委托的第三方物流“涨声一片”,“路程越近费用涨得越多,每吨运费涨了40元至120元左右。”原来一车货现在要分三车运,货运费用就吃不消了。除了公路货运,铁路货运今年也在上涨。

布局之变

陶瓷企业太分散建高端园区支持产业升级

2月27日下午,工信部来人,征求夹江陶瓷企业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看法。这将是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第一部产业政策。

“早该有产业‘门槛’了。”当地企业家发出近乎一致的声音。夹江人都觉得,陶瓷企业太分散了,几十家陶瓷企业散落在黄土、甘江、甘霖、土门、三洞、新场镇等地。

夹江当地,也对陶瓷业的转型升级有思路。2012年,夹江县拟定《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行动计划》,其中就对技改、排放、布局等方面做出规定,还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这项资金目前已从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

除了计划,一个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的高端陶瓷产业园区也在建设中。入驻项目有明确门槛: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单条建陶生产线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进不了这个园区。目前,入驻园区的10条生产线正快速推进,而全县48家落后产能陶瓷企业都将全部关停并转。

有业内人士出主意:夹江陶瓷可以从“厚砖”转产“薄砖”。一般薄板砖的厚度只有厚砖产品的一半左右,每片砖能省一半的原材料和能源,烧制时间也更短。重量变了,物流成本也会降一半。但多数夹江企业现在还不敢尝试。“消费者往往认为瓷砖厚重才好、才实在,生产薄砖,会认为你偷工减料。”胡灵认为。

“不敢”也许只是一时的状态。“以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未来呢,消费习惯也可以引导。”邓勇说。经历过喧嚣与冷清后,瓷都老板们认为,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一切变化都有可能。外部环境会逼着企业去改变,不仅仅是厚砖变薄砖。

变化需要眼光,需要勇气,也需要忍受嬗变过程中的种种痒与痛。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