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这六年,近九成陶瓷工厂走了

发布:2014-4-17 9:54:5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字体: ]
许多陶企的生产线迁走了。资料图片 记者何波摄
这六年,近九成陶瓷工厂走了
许多陶企的生产线迁走了。资料图片 记者何波摄

  经贸部门:佛山正发展陶瓷总部经济 把总部设在禅城的陶企其实更多了

  “陶”醉三十年

  策划:李春先

  统筹:曾艳珠

  文/记者曾艳珠、张婷婷、夏振彬

  在陶业江湖里,针对“老大”佛山,曾有一段非常经典的介绍:广东佛山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商贸物流集散地。佛山出产的陶瓷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佛山云集了全国90%以上的知名陶瓷品牌,产品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

  不过,随着近几年近九成陶瓷企业外迁,这段话里描述的佛山陶瓷风光难再。很多业界人士认为,陶企生产外迁后,物流、研发、设计等随之外迁。陶企生产外迁后,佛山启动的陶瓷总部经济模式能否发展起来,也引起争论也面临考验。同时,佛山陶企外迁后,诸多陶瓷产区自封或外封为“陶都”,似与佛山叫阵。如何再次擦亮佛山陶瓷这块金字招牌,考验政府和企业智慧。

  陶业“老大”唔易做

  内忧:

  100余家陶瓷工厂仅剩10多家

  石湾和南庄是佛山两个陶瓷重镇,石湾是佛山现代陶业先行者,南庄是后起之秀。

  “石湾瓦,甲天下”的俗语,映照出石湾陶瓷的辉煌。早几年,走在石湾街头,随处可见大车繁忙拉砖,操各种语言的客商看瓷砖的景象。如今,这个陶瓷重镇因为陶企的离去,已不复当年的热闹。

  石湾从2008年开始整治陶瓷工业,石湾镇经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整治前不足8平方公里石湾有30多家陶瓷工厂,目前为止有生产线在开工的陶瓷企业仅三四家。

  南庄镇相关部门提供给记者数据显示,南庄在最高峰时有70余家陶瓷工厂,目前为止有生产线在开工的有10家左右。

  除石湾、南庄外,禅城张槎等地,也有一部分小型陶瓷企业。禅城经促局副局长毛伟锋透露,几年前禅城区拥有超过100余家有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现在还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仅10余家。计算这些官方数据可以发现,6年来,生产线已迁离出佛山的陶瓷企业达九成左右。

  影响:

  走了金意陶 石湾税收少了上千万

  近九成的陶瓷工厂搬走,是否影响当地的税收?石湾镇经促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很难具体统计,“仅近期搬走的金意陶,一年就为石湾缴税1400万元”。

  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曾透露,东鹏每年在石湾纳税超千万元。在东鹏上市公司非石湾注册而是清远注册的消息传出后,业界人士就指出,东鹏的部分税收会跑到清远。如今,东鹏佛山总部将迁离石湾。

  在毛伟锋看来,陶企迁走,对禅城税收的确有一定影响,例如生产线搬走,对该地区的增值税收缴就有影响。不过,销售层面的营业税还留在佛山,所以并不是陶企走,税收就全部走了。

  他强调,陶企生产线及部分陶企外迁对禅城的GDP影响不大。记者了解到,在构成GDP的四个要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陶企外迁后,腾出了部分土地,禅城的土地出让达到一个高峰,房地产项目和产业园项目增多,对拉动GDP贡献较大。

  外扰:

  多个“陶都”“瓷都”叫板佛山

  佛山陶企外迁后,“三山两江一海”(三山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两江一指四川夹江,包括川渝地区,二指福建晋江,泛指福建省;一海,指上海,包括江浙地区)的传统中国建筑(601668,股吧)陶瓷产业格局逐渐打破,包括江西高安、辽宁法库、河北安邑在内的十多个颇具规模的建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

  同时,景德镇、德化、潮州、法库、高安等各大陶瓷产业,还通过自封或者外封为“陶都”“瓷都”,着力打造陶瓷总部,提升影响力。

  多位陶瓷业界人士表示,当挑战者出现时,佛山凭借常年形成的品牌、技术、影响力等软实力,短期内稳坐全国陶瓷“第一交椅”没有问题,但如果躺在过往成绩上睡大觉,说不定哪天椅子就被别人夺走了。

  政府出招

  发展总部经济留住陶企总部

  如何擦亮佛山陶瓷这块金字招牌?毛伟锋透露,禅城区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发展陶瓷总部经济,但禅城陶瓷从2008年转型至今6年,尚未达到发展总部经济的最终要求。因此,政府也出台措施进行扶持: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明确对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的支持;在整个产业的引导和招商过程中,引进机械制造等与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目前,佛山已建成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等陶企总部集聚基地。

  毛伟锋透露,虽然在禅城尚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仅10余家,但是公司总部设在禅城的陶瓷企业比之前更多。

  业内探讨

  总部经济服务仍需加强

  近几年,关于佛山陶瓷总部经济,也有一些质疑。“南庄连一家比较上档次的酒店都没有,客商来了招待也跑到其他地方,很麻烦。”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就曾向记者抱怨。

  多位业界人士建议,总部经济的服务要加强。尹虹也建议佛山政府在打造专业平台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关于陶瓷的信息、设计、技术开发等平台。“单一的企业没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就需要政府下更多力气去做。”而在陶瓷文化方面,尹虹也建议建立陶瓷博物馆,展现佛山陶瓷的文化积淀,进一步提升佛山陶瓷的知名度和凝聚力。

  对于公共服务,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念超表示,目前佛山的陶瓷总部仍比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可以建立专门的陶瓷园区,并在物流、销售、研发等方面进行配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有一个大展厅,算不上是总部经济。”张念超强调说。

  转型阵痛后认可“治污政策”

  2007年佛山市启动的污染治理政策,让一些企业陷入阵痛,但佛山环境改善了,也是不争的事实。“生产外迁后,佛山的空气转好了,以前在南庄工作,衬衣要一天一换,现在两天一换还很干净,晚上有人还能看到星星,大家都很高兴。”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经理李重光的说法,很具代表性。

  当然,企业在转型生产外迁中,并非一帆风顺,企业要经历诸多磨合。鹰牌陶瓷在佛山的生产份额只剩下两成,生产环节已经基本外迁,搬到了河源等比较偏远的地方。鹰牌陶瓷集团副总裁陈贤伟回忆说,2007年时,企业都还没适应外迁,人才困难成为一堵高墙。“好的人才不愿意去偏远的地方,而在当地找专业工人非常困难。”为此,鹰牌招入很多农民进行培训,付出了很高的培训成本。

  “当时想象中很困难,但实际做起来比想象中的困难要小一些。”回过头来再看当时的政策,陈贤伟觉得值得。他表示,现在去江西、山东等陶瓷产地走访,就像佛山十多年前的样子,而佛山现在已经变成漂亮的展厅、总部大楼等。

  相关

  12位院士就佛山制造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陶瓷总部经济模式值得效仿

  本报讯 (记者张婷婷 通讯员黄清华)佛山制造该如何转型升级?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值得其他产业借鉴?昨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21世纪制造科学、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座谈会在南海狮山举行。

  12位院士专家在座谈会上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座谈。专家认为作为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佛山的制造业都要提高附加值,同时把低端制造业往外转移,同时把品牌留在佛山,“就好像佛山已经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建筑陶瓷业以外,其他行业也可以发展总部经济。”

  佛山陶瓷业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也受到一些质疑。有专家认为,在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高昂的当下,总部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把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出去,并引进能耗低、产值高、利润高的产业进行发展。专家同时认为,其他行业在效仿总部经济的过程中,建立起单独的财务体系非常重要,要达到既实现产业转移,又实现GDP增长的效果。专家还建议,佛山的传统中药往高提纯和高附加值发展,总的说来,就是把中药西药化,从熬汤向熬膏、片剂发展。

  预告:跨过而立之年的佛山陶瓷行业,会否迎来一个强大的春天?沉淀了三十年来的佛山陶瓷行业,在新的经济时代,该如何实现新跨越?下一篇报道,我们和您一起探讨。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