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陶瓷工艺师甄国民的珐花梦

发布:2014-4-18 10:08:15  来源: 山西日报 [字体: ]

    阳泉市陶瓷工艺师甄国民迷上了已停产280余年的珐花器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发制作珐花器,并使这项民间手工艺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泉市郊区三泉村人甄国民,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山西珐花器,这位陶瓷工艺师迷上了珐花器独特的技法和质地,潜心研发珐花器的制作技艺,将这种已经停产的手工艺品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2013年12月,“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经省政府批准,被收入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甄国民也因此先后获得了首届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先进工作者、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等荣誉称号。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专程赶往阳泉市三泉村采访甄国民。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抢救还原珐花器本来的艺术特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

    萌发恢复山西珐花器烧制的雄心

    1952年出生的甄国民,是阳泉市的一名陶瓷工艺师。30年前,他曾在河北唐山一家陶瓷厂学习,回村后创建了三泉建筑陶瓷厂并担任技术厂长。他很喜欢读陶瓷方面的书籍。一天,在陶瓷专著《饮流斋说瓷》中,他看到对山西珐花器这样的描述:“黄如金箔,紫如茄衣,蓝如水晶,绿如翡翠”。就这16个字,瞬间让甄国民对山西珐花器浮想联翩。这一遐想不打紧,从此他就被迷住了。

    甄国民去找老师傅,想学习珐花器的工艺,但寻访多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玩意。最后,甄国民查《山西通志》,才知珐花器工艺早已失传了。之后,他又从《古玩指南》里了解到,至清朝雍正年间珐花器断烧,停产已有280余年。甄国民得到这个消息后,萌发了他恢复山西珐花器烧制的雄心壮志。

    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烧制陶瓷的经验,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资料,2003年,甄国民开始研制山西珐花器。2006年,甄国民研发成功珐花器并投入生产。这一年,他研制的珐花器瓶参加了首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会。2008年,珐花器列入阳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彩色立线珐花陶器”的制作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甄国民研制的 “龙凤呈祥赏瓶”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优秀奖,“牡丹富贵瓶”入选上海世博会山西馆。2013年6月,在首届山西省文博会上,他在中心舞台上给观众表演了珐花器的装饰手工技艺,赢得全场叫好。2013年12月,“山西珐花器制作技艺”经省政府批准,被收入山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珐花器受到工艺美术界关注

    让断烧280余年的珐花器重新出现,实在是件不易的事。甄国民说,他首先到几家博物馆细致观看仅存的数件山西珐花器藏品,以此获得了珐花器“陶胎,彩釉,立线花纹”初步直观的印象。然后他又查看相关资料,一直到精心读了陶瓷专家潘兆鸿编著的 《陶瓷300问》,珐花器的工艺在他心里有了大概构思。

    甄国民说:“山西珐花器和一般彩色陶瓷最大的不同是,山西珐花器是陶胎,用山西本地的陶土做主要材料;一般彩陶用毛笔画装饰画,珐花器用泥线表现纹饰为典型装饰方法;珐花器釉色以孔雀蓝、翡翠绿、密蜡黄、茄色紫等色调为主,彩釉效果晶莹剔透,隔釉尚可见胎;珐花器烧制温度在陶器和瓷器之间,素烧1150摄氏度,釉烧1050摄氏度到1150摄氏度。”根据古籍记载,经多次试验,甄国民选中了阳泉本地的黏土和盂县的长石石英岩加工成泥料。他又自制漏斗容器漏岀泥浆,在泥胎上走泥线,形成图案,他管这个工艺叫立线,立是立体的意思,区别其他陶瓷上平面画的效果。

    甄国民研发的珐花器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质感晶莹的彩色立线技术代替了传统工艺的胎泥立线,使立线与填彩互为辉映,从而提高了珐花器的欣赏艺术价值。彩色立线珐花器瓶纹饰线条刚劲流畅,多彩晶莹,釉彩绚丽,真正做到了“黄如金箔,紫如茄衣,蓝如水晶,绿如翡翠”,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甄国民在研究立线工艺时,一度陷入困境。当时,他尝试过10多种工具,都没有办法让泥线走岀以毫米计量的粗细。有一次,他到工地和古建彩绘师傅请教,才得知建筑上有一种装饰工艺叫沥粉。这种工艺是在一个圆锥形的器具尖端装一根细管子,操作者用管子里漏岀的膏状物画装饰画,所不同的是,沥粉是在古建彩绘中使用,而立线是在立体陶胎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回去就做它一个圆锥筒在陶胎上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了。”甄国民说着便高声地笑了。现在,他已经能走岀1毫米粗的泥线了,而最好的沥粉师傅也只能走5毫米以上的粉线。这不得不让指导甄国民的古建彩绘师傅赞赏称奇。

    甄国民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2006年,终于烧制岀第一批珐花器,当这些色彩华丽、花纹立体的珐花器岀现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会上时,人们纷纷猜测,这个既像玻璃雕又像珐琅的花瓶到底是用什么工艺做出来的呢?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的珐花器受到工艺美术界的关注。

    把珐花器的工艺传给后世和社会

    在决定恢复山西珐花器之前,甄国民在阳泉三泉建筑陶瓷厂担任技术厂长,因此研制珐花器的时间等条件都不充分。与家人商量后,他干脆辞退工作,回到家中专心搞珐花器研制,而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资金。甄国民为了筹措资金四处找活做。他的工作不停地在两个方面转换,一方面他给人家干活挣钱,另一方面他精心研制珐花器工艺。

    在陶瓷王国里,珐花器作为中温烧制陶器,散发着山西工艺独特的美。它独特的立线工艺,不但把彩色釉有序隔开,使其互不晕染,还创造岀立体纹饰美。它的装饰花纹粗犷、豪放、朴实,是黄土高原文化的生动写照,而这种美在甄国民手里一一实现的同时,他全家人都爱上了这种手工艺品,如今全家6口人都参与到研制珐花器的工作中了。村里不少人说风凉话,甄国民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带领着家人和徒弟继续制作他的珐花器。

    现在,甄国民已经开发岀了笔筒等实用性珐花器,而他的小儿子研发的珐花器艺术风格独特,呈现的花纹是工笔画效果,并增加了一些时尚元素,完全创新了山西珐花器纹样抽象、表现内容过于传统的面貌。

    甄国民说:“经过10多年积累的研制珐花器的经验,正在考虑将有关资料编写成书,好把珐花器的工艺传给后世和社会。”谈及传承,他说除了发动家庭成员,带了3个徒弟,还考虑多种方法传承下去。

    我们问起今后研发生产,遇到资金问题怎么办时,甄国民说已经投入15万元了,只要珐花器艺术品生产岀来打进市场,就不怕资金周转不开,再不行就是坚持外岀打工挣钱供养这门手艺,反正是决不半途而废。

    相关链接

    珐花,原名粉花,是陶瓷器釉色之名,其以彩画技术中的沥粉方法,在陶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漏斗挤出泥浆,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再分别以黄、绿、紫等釉料填岀底子和花纹色彩,入窑烧成。珐花陶瓷器源于我省中南地区,称为“山西珐花器”。

    根据文献考证,山西珐花器萌芽于金元时期,明代有较大发展,当时景德镇仿烧者多为瓷胎。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珐花陶瓷器断产,至今已断烧停产280余年。

    安奋伟 董存林 文/图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