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泽工作照(家属供图)
许兴泽创作的《披坐观音》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家属供图)
德化文庙高2.2米孔子瓷雕是许兴泽、赖礼同师徒联袂完成的
4月12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昨日下午,许兴泽追悼会在德化县殡仪馆举行,当地不少市民慕名而来送大师最后一程。
“孜孜求索瓷坛显身手,谆谆相授倾力育英才。”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艺术大师,许兴泽生前十分低调,一生扑在艺术创作上,不问市场,潜心技艺,攻克了德化瓷土难以烧制大型瓷雕的难关,其作品《宝莲座毫光观音》、《披坐观音》和《戴冠观音》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他的辞世,成为德化陶瓷界特别是大型瓷雕领域无法挽回的损失。
出身陶瓷世家 大型瓷塑独领风骚
“他常说起他的小时候,父亲抱着他,边装窑烧窑。”1947年,许兴泽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许家,他父亲许文君以瓷为业,师从许友义,是近代瓷雕名师。许兴泽和哥哥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十几岁就随父亲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技艺,兄弟二人在继承传统瓷雕技艺的同时,各有创新,均成大家。许兴泽的成就,主要在大型瓷雕领域。
许兴泽的侄子许瑞峰介绍,过去,德化传统瓷雕,由于原料配方和窑炉局限,以中、小雕塑品为主,高度不超过1米。为了突破这一难关,许兴泽从瓷土配方、制成技艺和烧制技术方面进行革新,研究出适合制作大型瓷雕的瓷土原料配方,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成功烧制了1.7米的立龙观音,该作品荣获全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
他并不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他大胆探索,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制出具有自动回水和感应滴水装置的“1.92米自回水滴水观音”,并再次夺魁。1993年,许兴泽开始享受特殊津贴待遇。
去年刚落成的德化文庙里,陈列着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孔子瓷雕像,高2.219米,为许兴泽生前与徒弟赖礼同共同创作的最后杰作。
“低产”不求名利 潜心雕塑烧制技术
“他生活十分俭朴,对艺术却有着极致追求。只要能创作出一件新作品,他就很高兴。”汉侯陶瓷博物馆馆长魏先生与许兴泽大师是忘年之交,对于大师的离世,他感到十分痛心。
魏先生是五六年前与大师结缘相识,当时,许兴泽还只是省级艺术大师,“但他并不为了迎合市场而放弃传统雕塑,仍是坚守传统雕塑阵地,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来进行创作”。魏先生也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收藏大师的作品,在他眼中,许兴泽是一名静心创作的老艺人。“除了大型瓷雕,许大师的另一大成就便是实心堆塑。”他介绍,实心堆塑的创作需要耐心,雕好坯体后,还需等它自然风干,而这一过程就需三四个月,此后还需反复烧制十多次,“这样的工作,没有十足的耐心是无法完成的”。
从1999年开始追随许兴泽学瓷雕的邓文卿回忆,师父为人和蔼亲切,但一旦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却是名严师。“他对质量要求很高,一丝不苟,如果烧出来的产品有一点不符合自己要求,他就会重新开始。”在追悼会上,邓文卿回忆与师父相处的点滴,“他几乎每天都待在工作室里进行创作,即使在生病期间,只要身体允许,也要来工作室坚持工作或指导”。
由于创作周期长,精益求精,亲力亲为,许兴泽生前并不“多产”。
瓷艺全面精湛 一生致力瓷艺传承
作为千年瓷都,德化瓷塑多为嫡传,许家亦是如此。从近代陶瓷雕塑名家许文君,至其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至孙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许瑞峰,许家浓厚的陶瓷雕塑氛围,塑造了一个个陶瓷名家。
“无论是我们叔侄,还是我父亲叔叔他们兄弟之间,坐在一块儿就常探讨瓷塑。”省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泽的侄子许瑞峰一脸悲伤和疲惫,在他眼中,放眼整个德化县,都难再找一名像三叔这样全面的瓷艺大师,他曾建造过龙窑,对于龙窑、倒焰窑、电窑等窑炉的建造技艺,瓷土的配方,瓷塑的雕刻技术,甚至烧制技艺,都十分精通。“三叔他对技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常说,创作一件作品,一定要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许兴泽对于陶瓷技艺的追求,不仅在个人的不断开拓上,还在传承中。在他的工作室里,除了邓文卿,还有他的女儿许宝珍。他对艺术严谨体现在他对后辈们的授艺上,“他毫无保留地将他的技艺传授给学徒”。
业内林文彬、陈栋青等人士认为,许兴泽是一个原作坊式的老艺人,他对艺术、技术的极致追求,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