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三十年
热爱武侠的人,大抵对武林高手的刚烈印象深刻。大侠们见面必先过招,如果他们坐下来把酒言欢,一般预示着有大事发生。4月21日首届中国国际陶瓷产品展在广州召开,参展企业主要来自佛山。这是中国最强陶瓷阵容的一次集中展示,新明珠、新中源、东鹏等数十家佛山陶瓷骨干企业,首次放下过往纷争“结盟”参展。这一天,很多佛山陶瓷人等了三十年!过去三十年,佛山陶瓷名扬天下, 却一直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如今,陶企大佬们愿共襄陶瓷盛举,让人欣慰。
记者调查发现,除企业间、行业协会间加强竞合外,政府也制定政策推动佛山陶业发展。当然,佛山陶瓷转型升级仍在路上,陶企面临的环境仍然复杂,佛山陶瓷能否在诸多利好下迎来第二春?唯有时间能解答。
野蛮生长时代:“大而不强”的尴尬
对外:缺乏国际话语权
没有人会否认佛山陶瓷的大——产量大、企业多。中国工业陶瓷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透露,在最鼎盛的时期,佛山陶瓷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2007 年治污政策推行后,佛山生产的陶瓷产量占全国份额的15%~30%之间。即便生产线迁出了佛山,大部分陶瓷企业的总部仍留在佛山,佛山聚集有全国八成以上的知名陶瓷品牌。
然而,大未必强。“佛山陶瓷早期依靠价格战快速打开国际市场,但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行业媒体《建材周刊》总编罗青表示,价格低必然要降低成本,早期陶企并没有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不少出口产品存在“价低质次”的问题。
这些问题一再发酵,再加上国外对本国产品和企业的保护,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佛山陶瓷启动了反倾销调查,有些陶企被罚款,有些陶企的产品则无法在国外销售。威臣陶瓷CEO罗志健曾透露,许多企业在反倾销中损失不小。
雄踞世界第一的产量,但以佛山陶瓷为主力和代表的中国陶瓷,在国际陶瓷舞台上一直缺乏话语权。“中国陶瓷企业几乎没有参与陶瓷国际标准的制订。”蒙娜丽莎陶瓷董事张旗康说。
据悉,中国的陶瓷企业不仅备受博洛尼亚展冷落,在世界范围内的各大展会上,中国的企业都无法获得较好的展位,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品牌形象的中国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