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一曲《青花瓷》,让很多人记住了著名作词人方文山笔下的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的青花瓷。7日,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瓷器专题展《瓷苑掇英》展厅,将迎来新一期的《青花》特展。60件馆藏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精品,一一亮相。
青花,始于唐、成于元、盛于清
5日,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的瓷器专题展《瓷苑掇英》展厅内,工作人员们正在谨慎地布展,因为捧在他们手上的每一件宝贝,都是踏着历史的长河而来,失不再来。
提到青花瓷,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很多人一提到青花瓷就会想到元代的青花,其实,青花瓷是始创于唐代,而到了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技艺已经相当成熟,青花到了明代就已经是中国瓷器的主流,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就是清康熙年间的“五彩青花”,它仅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如同中国水墨画一般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同一色也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
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青花瓷器的绘画都是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演染来完图,元青花的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它的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非常的流畅、有力。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惊艳亮相
“6月14日就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馆里将二楼瓷器的展品进行了更换,此次的《青花》特展展出的都是馆藏的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精品。”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此次展出的60件馆藏精品中,不乏元景德镇窑玉壶春瓶和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锦地蒜头口扁壶等国家一级藏品。
收藏瓷器近30年的市民吕令说,“在博物馆里看得那叫真货,到那里,研究明白了,再去自己买,上手玩。”
事实上,研究一件瓷器绝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瓷器收藏一直受到烟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青花》特展之前的瓷器展自烟台市博物馆2011年开馆以来,已经展出了近3年,此次的《青花》特展也将展出至少两年。
从采购站拣回来的宝贝
烟台市博物馆策展部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可谓是将青花瓷最杰出的一个历史沿革拿了出来。
“像元代景德镇窑玉壶春瓶,这件高29.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9.1厘米的玉壶春瓶就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藏品。玉壶春瓶最早出现于宋代,就是装酒的实用器,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观赏性陈设瓷。”工作人员说,这是件墓葬出土品,博物馆的这件玉壶春瓶是元代玉壶春瓶的典型器形,造型清秀瘦长。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72年,在现在莱州东宋公社,一个村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不慎破坏了一处元代的墓葬,里面就出土了两件青花玉壶春瓶。这两瓶,大小相若,差别就在纹饰上略有不同,可遗憾的是,另一件口沿残了。村民们将这两件青花玉壶春瓶卖给了当地的采购站。后来,还是烟台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去采购站拣选文物时发现了这两件宝贝。在耿宝昌和孙会元两位我国著名鉴定专家的鉴定下,此次参展的这件完好的元时期景德镇窑玉壶春瓶被定为国家一级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