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景德镇6月14日电 (记者 应妮)在景德镇最后一个把桩师傅胡家旺的指导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等人在清代镇窑门前投入松枝火把,熊熊火光从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所在的炉膛中升起……在中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景德镇的清代镇窑点火复烧仪式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71岁的胡家旺,从13岁学徒开始,已经在烧窑这件事上打滚了50余年。对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的镇窑,他十分熟稔,“这个窑有260立方米,每次能烧2到3万件瓷器,要用大约7到8万斤松木。每窑要烧24小时,冷却一天一夜以后才能开窑。”
镇窑系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
“十年可以培养一个博士,十年却未必培养得出一个把桩师傅”,这是在景德镇流传的一句话,由此可见“把桩”技艺难度之高,全凭个人经验,靠的就是在不断实践中练就。而现在柴窑的日渐废退,气窑占据主导,无论是从环保还是烧制成功率上,后者远胜前者,让“把桩”这门技艺面临难以为继之势,胡家旺对此亦感无奈。
与“把桩”技艺日渐式微截然相反的,是拉坯、上釉、彩绘等工艺传承得完整成熟,这些近千年的技艺几乎全靠手上的一把绝活。景德镇有不少精品仿古瓷器,几可乱真。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云鹏以拍价达2.3亿元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为蓝本,限量仿造了20件,售价2.8万元早已供不应求。他强调,仿古瓷不等同于造假,“仿古陶瓷采用的是传统技艺,一方面满足民众审美赏古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我们只有在完全了解传统基础上,才能融古创新。”
励小捷亦表示,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不能束之高阁、秘不示人,而应融入社会、惠及民生,努力展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同日,国家文物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江西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大遗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博物馆建设、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