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6日讯 为迎接第九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的来临,钧瓷之都——神后这个千年古镇,在惠风和畅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迎来了由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禹州市炉钧张工作室承办,汝州市汝瓷“四姐妹”、汝州市美华汝瓷厂、开封市于乐土官瓷坊、开封市御品瓷业中心协办的,对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河南三大名瓷“钧、汝、官”成功进行了同窑柴烧。各地艺术家,于2014年6月13日汇集于禹州市神后镇炉钧张工作室,共同见证了由钧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自军大师的柴烧技艺,并成功举行了三大名瓷同窑柴烧的开窑仪式。
活动现场
“钧、汝、官”三大名瓷,在中国历史上属宫廷御用的官窑珍品,它之所以历代被皇家恩宠,是因为它选料考究,造型完美,制作复杂,工艺精细,烧制艰辛,并因此产生出釉色绝伦之美而举世无双,历代受世人瞩目,三大名瓷十窑九不成的烧制难度,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地位和崇高至上的身份,被历代人们颂为“纵有金银万贯,不如钧、汝、官名瓷一件”。而且三大名瓷又各具特色,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妙绝,在中国陶瓷史上打破了陶瓷单色釉的局面,它自然天成,窑变多彩的内涵,丰富了瓷器釉色的艺术宝库,并由此产生的深奥意境让人们浮想联翩,正是它的出现把陶瓷从实用器推向了艺术品,在世界陶瓷史上产生出了具大的影响和震动。汝瓷造型端庄大方、温润古朴、素静典雅,其釉有“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的美誉,它釉层薄而密,却给人以深不可测和看不透之奥妙。官瓷又给人显示了造型典雅大气,釉色润美如玉,纹片如波奇丽,紫口铁足拔俗,使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雅士为之倾倒,这些国之瑰宝,从古到今都以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世界友人。
“钧、汝、官”三大名瓷同窑柴烧开窑仪式
钧瓷、汝瓷、官瓷在宋朝之所以能完美展示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除它们的造型古朴典雅、端庄大气外,就是它的釉色温润如玉、丰富多彩,而促成釉色自然变化和美不胜收的手段,就是极其复杂的高超的柴烧技艺。宋代以前人们受环境和燃料限制,陶瓷烧制一直使用柴烧工艺,但木柴燃点相对较低,又不能持久燃烧,造成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成本高,但木柴自身所含的多种成份和油脂,又促成陶瓷釉面的多元化展示。因为柴烧的关键取决于“窑、土、柴、火”之间的关系和微妙变化,所以柴烧根据窑和土的需求,决定用柴的种类,柴又分软、硬,不同的木柴所含的成份也不一样,燃烧时间不一样,燃点变化不一样,在柴烧过程中,柴的干湿度,柴的软硬度,填柴的速度和方式,天气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各种因素的细微变化,都决定着瓷的成品与质量,温润与色泽,决定着窑内的瓷器的成败,而且不同的柴,燃烧的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柴灰的轻重都不一样,这就造成所烧制瓷器的色泽度,温润度,色彩可变度都不一样,而且柴所产生的自然落灰的轻与重,多与少对窑内瓷器的釉色变化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柴烧的温度曲线极难控制,因此柴烧自古以来就是十窑九不成,正因为如此,柴烧才能使瓷器产生出自然玉润的质感,古朴厚重的色泽,深奥内敛的变化,柴烧工艺使宋朝的“三大名瓷”达到了崇高至上和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历代人们对宋朝三大名瓷着迷的原因,但在当今的三大名瓷中,只有钧瓷恢复了柴烧的技艺,而汝、官瓷至今还未破解柴烧之迷。
张自军大师展示柴烧瓷器作品
中国文化像绵延不断的长河,日夜奔流。如何激活古人智慧,使传统柴烧变化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张自军大师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本着“外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执着精神,面对柴烧工艺复杂,温度变化大,烧制难度大的情况,既用现代理念去思索和探讨,又用传承的方法去试验,不畏缩,不后退,“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有志于为中国梦做出贡献的状态,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打击后,经过三年的艰苦试验和探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成功掌握了三大名瓷的柴烧技术,而且在今天又使用这一技术在同一窑炉中成功烧制三大名瓷,在钧瓷柴烧成功后,又使汝、官瓷柴烧工艺重见天日,实现了多少代陶瓷艺人的梦想。柴烧的成功使钧、汝、官瓷再现了登峰造极艺术价值,而且它填补了三大名瓷烧制技艺上的柴烧的历史空白,这些艺术家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在第九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本着“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在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倡导下,钧、汝、官之地的艺术家,集聚千年古都神后镇,炉钧张工作室,共同见证了张自军大师的柴烧技艺,这次同窑烧制三大名瓷的成功,证明了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弘扬柴烧文化而贡献出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座又一座文化丰碑,使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发出了新辉,用自己的大气魄、大志向、大作为去实现着他们的中国梦。(李玉生)
禹州市炉钧张工作室瓷器作品
禹州市炉钧张工作室瓷器作品
禹州市炉钧张工作室瓷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