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青花瓷清丽、隽逸,千百年来不断地向世人展现了她迷人的风采。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弥久犹新。在青花瓷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画的笔墨效果与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中国青花瓷艺术的一大特色。清代龚轼《景德镇陶歌》中赞誉青花瓷的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被人们广为传诵。青花瓷出现以来,为什么会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青睐和老百姓的喜爱?这是因为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荀子·劝学》: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希望“青云直上”,博得一个老百姓拥戴的“青天”声名,有气节的人更希望自己身后能够“名垂青史”或“留取丹心照汗青”。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其《青青世界》一文中指出,同是青色,东西方民族却有不同的理解。在西方,青色是“精神和孤独,憧憬和乡愁之色,它带有颓废和死的诱惑的调子”。在东方,青色属于绿色世界,是万物生长的标志。西方人画圣母像,以青色为调子,哥特式建筑所表现的精神,给人的感觉也是青色的。青色,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崇尚青色,意义却截然不同。中国人爱在瓷器上着青色,日本人作画也爱用青色,但青色的意义,却不是忧郁和沉思,而是素雅和恬淡;不是对于死的诉说,而是对于生的微笑。
藏品简介:
乾隆款青花跃龙捧寿六方瓶通高:约59cm。此尊呈六方形,撇口,颈饰螭龙耳,敛腹,圈足外撇。青花纹饰,口沿肩及足墙皆饰回纹,颈上下饰如意连和莲纹,中间写篆书“寿”字,腹饰五爪龙纹,近足部绘蝉纹,螭龙纹和联珠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支六角尊无论在设计纹饰都与此尊相同。可供参考的另有黄地青花,纹饰相同的六角尊,曾于1998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一支和1994年11月于香港苏富比拍出一对。且类似作品极为少见,保存极为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及投资价值。
近年来,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清康雍乾三代瓷器一直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特别是乾隆瓷几乎成为高价瓷、天价瓷的代名词。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万寿连延”葫芦瓶以2.52亿元被香港收藏家购得,创造了当时的全球瓷器拍卖纪录。在2011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件估价仅为5000元、标为“类属民国”的瓷瓶,因被买家抱着“豪赌”乾隆官窑的心理而最终以超出估价万倍的1.2亿元高价成交,堪称拍场一大奇迹。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支六角尊无论在设计纹饰都与此尊相同。可供参考的另有黄地青花,纹饰相同的六角尊,曾于1998年11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一支和1994年11月于香港苏富比拍出一对,成交价5亿元整。
目前,据广州隆盛国际专业人事刘先生介绍,乾隆御制青花瓷现存量十分稀少,随着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不断被刷新,未来的几年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值得有实力的大收藏家收藏。青花瓷如同一首诗,吟诵千载,回味无穷;青花瓷如同一泓清泉,令人神往,物我两忘。品味青花瓷,碧海蓝天。犹如徜徉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青花瓷所体现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与探寻。
责任编辑: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