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陶瓷网讯(记者 刘瑞)2014年6月21日上午,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持召开的“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2号楼2楼会议室成功举行。该项目由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佛山绿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拥有十余项技术专利。
鉴定会现场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缪斌、副秘书长尹虹,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兼广东省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苑克兴,中国硅酸盐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鸿儒,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环、秘书长陈振广,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高工王玉敏,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罗凌虹,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李沃等十多位专家,和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主任潘东晖、秘书魏从九,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总经理林志江、董事长助理罗淑芬、厂长罗明坚,蒙娜丽莎集团副总裁刘一军等企业领导和项目组成员以及省节能中心、市节能中心、市领导代表和数十位媒体记者参加了鉴定会。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缪斌主持专家质询辩论
鉴定会上,专家组成员认真审查了项目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经济及社会效益报告以及用户使用报告,并现场考察了溶洲二厂的陶瓷粉料节能干法制粉成套设备新装备加工制造车间情况。
项目负责人林志江会在作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经济及社会效益报告
随后,参会人员重新回到会议室,经过详细提问、答疑和讨论,鉴定委员会最后认为该科技项目提交的鉴定资料齐全、完整、规范,该项目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实用价值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对市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准予通过鉴定。
鉴定会专家组委会考察溶洲二厂新技术陶瓷粉料节能干法制备成套制备车间
溶洲二厂新技术陶瓷粉料节能干法制备成套制备车间
会上,缪斌现场宣布了项目的鉴定结果,专家组还给出建议,希望该项目进一步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扩大生产规模和应用范围。
据该项目组负责人林志江会上介绍,该项目是佛山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中国陶瓷产业环保难题的颠覆性技术。该技术消除了陶瓷行业原料制备的喷雾塔造粉环节,利用该技术之后,陶瓷生产环节的粉尘排放将下降八成,从根本上解决陶瓷生产原料的污染问题。
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苑克兴提问
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主任潘东晖主持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结果总结
据了解,创新干法制粉工艺出炉后,与传统的喷雾干燥制粉生产技术相比,从投资上看,干法制粉所需的生产设备较少,投资仅为喷雾干燥制粉生产技术的60%。相比喷雾干燥制粉需要将含水量约31-35%左右的泥浆蒸发水后,获得含水量仅为6-8%的粉料,干法制粉生产技术仅将含水量约12-14%的粉料干燥成含水量6-8%的粉料,这意味着干法制粉生产较喷雾干燥制粉生产技术节约能源35%及水资源约60-80%。
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兼广东省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发言
资料显示,现全国建筑陶瓷墙地砖产量达到89.92亿平方米每年,如果全部采用该技术,本项目可成功节能35%,一年一300天生产计算则一年可节约标煤约498万吨,节水9042.5万吨,全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4.2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3.68万吨,减少大气粉尘7841吨,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悉,该技术每套设备市场价预计为2600万元,全国陶瓷企业1000条喷雾塔生产线,有260亿元的存量市场,将催生佛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兴市场。
佛山市科技局领导作总结
据了解,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干粉增湿造粒制粉技术和GHL-2000型高速混合造粒机,属于国内首例,所制造的粉料能满足陶瓷企业自动压机成型要求;开发了由PLC控制的逐级放大均化系统、陶瓷粉料自动称量配料系统、粉料造粒、流化床干燥系统成套设备,满足陶瓷多原料种类、多色料、多种大小批量特性的配方原料干法混合均化要求,保证粉料的均化度;研制了两套专用控制系统,即通陶瓷粉料自动称量配料、均化系统和干粉造粒、干燥系统,实现自动操作,极大地提高配方的准确性,是国内陶瓷行业首例。
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厂长罗明坚作总结
据悉,该项目成果已建设完成了日产100吨粉料干粉增湿造粒制粉生产线,运营一年表明,所生产的粉料满足陶瓷企业生产要求。该粉料所生产的的陶瓷砖经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例如该生产线经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检测,干法制粉生产相对传统的湿法生产节能率为35.47%。
据介绍,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坚持“以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建成投产粉料干法制粉生产线并正式投入生产,其节能减排的成效有目共睹,更已获得多项专利认证。创新的干法制粉生产线,减小生产线规模,节省用地面积,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从整体流程到具体工序,可大幅度降低水资源和能源消耗,实质性地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产业目标,极大程度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