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汝官瓷重回人间

发布:2014-7-9 10:17:29  来源: 中国航班 [字体: ]

中国航班2014年7月刊
中国航班2014年7月刊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文立重续失传800年的汝瓷文明

  《中国航班》记者/宋 柯

  朱文立,1946年生,河南汝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民间文化(汝瓷)杰出传承人,中国十大杰出陶瓷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

  陶瓷艺人为使天青釉再现于世,仿烧不断,但终因不得其秘诀而未能成功。因而世人有“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更使汝官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除了汝瓷“天青釉”的难以仿制,历史还留给后世的研究者更多谜题:五大名窑在宋代如何更替和变迁?为何800年来,汝窑、汝州新窑器和北宋官窑的窑址仍未被发现?直到1987年,汝瓷“天青釉”终于被仿制成功,汝窑、汝州新窑器和北宋官窑遗址也相继被发现,历史终于为这段神话制造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而破解这一系列神话和谜题的人就是朱文立。现今68岁的他,仍然安居于汝州城的一隅,继续进行着汝瓷的探索。这位对汝瓷爱到痴迷的老人,用窑火烧瓷,用心灵烧瓷,与汝瓷几十年的相依相伴,有了他锲而不舍的灵魂。他将生命融入了汝瓷的恢复和发展事业当中,其本人也将成为汝瓷和北宋官瓷历史的一部分。

  【献身】踏上追寻汝瓷之路

  1975年,29岁的朱文立从部队复员,由于一时解决不了正式编制,被安排到汝州市汝瓷二厂当临时工。朱文立高中毕业,而且对化学很有兴趣,被厂里安排到实验组进行临汝瓷豆绿釉的研究与开发。

  临汝瓷是汝官瓷发展的前一阶段。临汝瓷属于民窑,多生产供平民生活所用的日用瓷,其釉色主要有天蓝、葱绿、月白和豆绿四种,前三种均是素色无花,而豆绿釉则多釉下印、刻花,且图案繁多。20世纪70年代末,汝瓷二厂为了开拓市场,决定进行临汝瓷豆绿釉的开发。由于厂里的技术设备不够,于是派朱文立带队和厂里50名技术员到浙江龙泉瓷厂,借助那里的技术设备进行研制。在朱文立的带领下,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豆绿釉研制成功,而汝瓷二厂也凭借这一成果开拓了新的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虽说朱文立只是个高中毕业生,但是他勤奋好学,此时已经对汝瓷的开发研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临汝瓷豆绿釉的研制过程写成了论文《汝瓷豆绿釉》发表在1980年的《瓷器》杂志上。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当时的轻工部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国桢的重视,虽然素昧平生,李国桢却多次与朱文立通信,指导他搞研究。这时朱文立才知道自己研究的豆绿釉是临汝瓷,而不是汝瓷。由于朱文立在开发豆绿釉中的贡献,汝瓷二厂任命他为厂里的下一个项目“临汝窑天蓝釉”的试制组组长。

  为了天蓝釉项目,朱文立多次到远离市里的山区寻找原料。为此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背坏了5个帆布包,磨烂了十几双妻子为他做的千层底老山鞋。山区容易下暴雨,而暴雨对山体的冲刷后更容易采集烧造原料,所以朱文立多是暴雨过后上山工作。雨后的山地丛林中热气腾腾,能把人蒸烤死。有一年盛夏,他被晒昏在大峪陈家庄的山沟里,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被一个村民救回了家。还有一次,一位市委领导的司机在回城的路上看到山道上一个人背着大挎包蹒跚的挪动着,明显体力不支,就在山脚下注意着,发现是朱文立背着一大包原料,知道他在研究汝瓷,特意把他一路送回家。

  1982年4月,虽然是临时工,但却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的朱文立被派参加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的第一届古陶瓷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陶瓷学术界首次召开的大规模陶瓷学术讨论会,同时也是为即将举行的首届国际古陶瓷研讨会做准备。会议报到的当天,他知道一直指导他研究但是素未谋面的李国桢教授也来参加这次会议,特地将自己的两篇论文《汝瓷豆绿釉》和《汝瓷遗址踏勘》整理好交给会议工作人员,希望能转交李国桢教授指点。谁想会务人员将他的论文交给了大会。会上主持人宣布让他当众宣读论文。讲演内容为豆绿釉的研制过程,由于大会对汝瓷研究极为重视,加上他作为汝州当地的研究人员所具有的优势,大会破例让他将第二篇论文也进行演讲。当年10月,首届国际古陶瓷研讨会如期召开,会议将邀请函直接发到了朱文立手中。但厂里一些领导觉得朱文立只是个临时工,没资格参加这么高层次的国际研讨会而泼来一盆冷水。并明确告诉他:如果你参加会议,就算旷工,一回厂马上开除。朱文立觉得很窝囊,也很悲观。他将满腔的希望寄托在汝瓷的研究上,情急之下,朱文立冒着被开除的风险还是如期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内外专家关于汝瓷的学术观点,对朱文立启发非常大。那些专家们看到朱文立历时2年主持研究成功的“临汝窑天蓝釉”产品,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借汝州的天时地利加紧研究汝瓷“天青釉”,并努力寻找汝官窑的下落。他们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失传了几百年的汝官窑窑址和汝瓷“天青釉”神话的破解。

  【破解】失传的汝瓷“天青釉”神话

  想着各专家学者对自己的期望,朱文立回临汝的路上心里忐忑不安:如果厂里真的开除他,他拿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在此时,他碰到了当时的县委副书记于富才。于书记肯定了他对汝瓷项目的研究,并答应由县委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喜的是朱文立不用被开除了且县委将朱文立派到一厂作为技术负责人,并转为正式工人。

  朱文立成为了技术带头人,这下他可以专心地进行汝瓷的研究了,全面进行豆绿釉和天蓝釉的产品开发和工人培训。由于朱文立是豆绿釉和天蓝釉的主要研制者,掌握技术很全面,所以一厂的工艺瓷产品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随后朱文立被提拔为技术副厂长,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1984年,为了使汝瓷“天青釉”再现于世,轻工部、河南省科委下达了以省轻工研究所为龙头,以汝瓷一厂为基地联合进行汝瓷“天青釉”攻关的通知,并规定在3—5个月内完成任务。于是,朱文立开始向自己的毕生目标挺进。进故宫博物院上手抚摸、观察传世汝官瓷,从临汝窑各个窑址采集了数十种原料进行化验,选出有用的原料进行调配。按朱文立的设想,有汝官窑的化学成分,只要配比合理,3—5个月完成此项任务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他们调了数十个配方,用各种窑火在小实验窑中试烧,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到这时,朱文立才体会到“烧天青釉难,难似上青天”这句话的意味。

  面对两年不断努力后的失败,朱文立沮丧到了极点,他来到北京,见到几位老先生,无奈地说:“真是没有办法,对不住你们。”而这时,几位老先生却再一次鼓励他说:“你千万不能退却,要坚持到底!我们能等。”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文立都没有烧制出他梦想中的“天青色”。在一次偶然的烧制中,他突然发现有一根骨头上出现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天青色。这可激动坏了朱文立,于是他又将骨头碾成粉末配合一定比例的原料进行烧制,朱文立把各种原料的比例进行无限次数的调配,光配方就配了328个,每个配方不止烧制一次。就在这反反复复的调试中,朱文立经历了未知数次的希望和希望的破灭。他的信心、执著都在受煎熬。为了严密掌握烧制的整个过程,他不能让任何人规制他,也不敢休息一分钟,每一次都是亲自站在窑边,最长的一次站了三天两夜。一千多度的窑火,他要在不到一尺的距离内打开窑门看里面,两条腿都烧伤了。就这样,试烧的过程一直持续了3年多,经过近千次的试验,还是没有出现他梦想中的天青色。

  直到1987年,他完全没有信心了,被打垮了,他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个可能的配方,也是他最后一个希望,他已经疲惫了。最后一窑烧完了,他累得连窑门都没有打开就一下倒在了床上,睡了几天几夜⋯⋯几天后,他的体力慢慢恢复过来,他已经开始为今后做打算了:老专家的嘱托怎么办,他的人生和毕生追求怎么办。想起窑里的东西还没有拿出来,他慢慢走到窑边,打开窑门,突然,一丝天青透过已经熄灭的窑火闪电一样击入人的眼帘。就在这最后一窑中,4件瓷器中出现了他梦想中的天青色。

  5年将近2000个日日夜夜,328次配方的调整,1500多次的失败之后,1987年4月,朱文立终于使断代800多年的汝官瓷“天青釉”重回人间。汝官瓷从此开始走向社会。

  【寻访】北宋官窑遗址

  汝官窑“天青釉”的研制成功为朱文立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但这似乎没有使他心头背负的责任感有丝毫减弱,他开始继续在汝州城内寻找汝官窑遗址,开始了他探询汝瓷文明新的跋涉。

  当时,由于钧窑和定窑的窑址已经发现,寻找哥窑、汝窑和北宋官瓷遗址成为中国古陶学术界奋斗的方向。历代陶瓷工作者为寻找汝窑遗址费尽了心血,许多古陶瓷界前辈为此抱憾终生。一段时间学术界普遍认为宝丰清凉寺窑址就是汝官窑遗址。但是对汝瓷有着深厚感情和长期思考的朱文立,却对此存在着疑问。他认为清凉寺一带处于丘陵地带,而且远离汝州州府,在那里建立官窑不便于管理,而最方便管理并保密的地方一定是在汝州城内。朱文立开始在汝州城内寻找起了汝官窑的遗址。

  但是,当年北宋的地面遗迹到今天已经沉积至1.5米的地下,以朱文立个人的力量,寻找汝官窑遗址谈何容易。因此,从1989年开始,只要发现谁家盖房、挖地基,朱文立都要到现场去查看,从破土动工开始守到地基挖掘完毕。回忆起当时,朱文立有些欣慰地说:“最初总有人骂我神经病,慢慢地许多人都知道了,还主动向我提供线索呢。”

  经过整整11年的时间,2000年4月,有群众向朱文立提供线索,张公巷的一户居民在盖房时,挖出了很多瓷片。问询后朱文立马上赶到现场,拣到数十片典型的窑具,其中有桶式,有盘式,也有漏斗式。朱文立断定这是宋时官办窑址,他马上向省文物局汇报,考古所再次派人到汝州城挖掘。这次挖掘收获不小,出土了大量珍贵资料,有瓷片,有完整匣钵,有玛瑙粒等。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张公巷地区的确是宋代窑场。

  为使张公巷窑址尽早面世,朱文立多次向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进行呼吁,请多支持。2004年5月20日,在郑州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论证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古陶瓷界、考古界权威对张公巷新发觉的窑址和出土的实物标本进行了论证,大多数专家认定,张公巷出土的瓷器在釉色、烧制技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中国古陶瓷学会据此申报汝州张公巷考古发现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省文物部门加紧申报张公巷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文立十多年来的苦苦求索,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令许多河南人想不到的是,朱文立除了在国内名声远扬外,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朱文立研制成功汝官瓷和北宋官瓷,寻找到真正汝官窑窑址、北宋官窑窑址等业绩,被载入了日本国家编纂的大型史册《中华五千年》及《陶说》、英国人撰写的《宋代瓷器》、中国文联编著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多国史册。2000年8月,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了洛杉矶。他的作品被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收藏。韩国总统金泳三为朱文立题写了“中华神瓷”。

  尽管如此,朱文立的追求并没有停止。他说:“现在的技术只是接近了古代的汝窑和北宋官窑,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越。”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