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陪同出访韩国时,向韩方赠送了出自咱洛阳的牡丹瓷这一令洛阳人备感骄傲的“花絮”。
这份“国礼”的背后还有哪些故事?在百雀羚等“老国货”“老字号”纷纷因作为“国礼”而一夜间火了以后,这次,牡丹瓷作为“国礼”又能给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发与机遇呢?
“中博会”邂逅机遇 牡丹瓷与外交部结缘
“国礼”牡丹瓷的制作者李学武说,去年5月,他在郑州参加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下称“中博会”)时遇到两位乌克兰客人,当时这两位客人相中了他专为“中博会”制作的4幅牡丹瓷屏风。本来屏风并不售卖,但那两位客人非常喜欢,很想买走。
后来,李学武决定为他们再做4幅屏风,并将赶制好的屏风亲自送到了客人指定的位于北京的国际友好联络会。没想到的是,他的牡丹瓷被辗转推荐给了外交部,并一下获得了外交部的青睐。
去年年底,外交部与李学武的公司签订协议,将牡丹瓷精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如今,李学武每个月都要给外交部送15套至20套牡丹瓷精品。
7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外交部了解到,如何在运输中保证被带到国外的“国礼”不被摔碎,成为牡丹瓷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李学武专门发明了空气安全装置,这一细节受到外交部肯定。外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洛阳牡丹瓷还将继续被外交部使用。
“洛阳礼”走出国门由来已久
其实,牡丹瓷并不是洛阳走出去的第一份“国礼”
洛阳晚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洛阳美陶公司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就曾获得了国家金奖,并走向5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给了30多位国家或地区的元首,甚至还收到了外交部专门发的致谢函。
但是,自从个体作坊良莠不齐的唐三彩哄抢市场后,盛极一时的唐三彩受到严重冲击,旅游精品的形象遭到破坏,曾经贵为“国礼”的三彩马一度变成了灰头土脸、粗制滥造的路边货。
此后,洛阳还有许多产品也被选做“国礼”:早在 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设计的三彩脸谱系列,就被送给驻华使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郭爱和设计的三彩十二生肖之虎虎生威也被送给了外国驻华外交机构、领事机构等;2009年,洛阳的钟鼎青铜器被外交部礼宾司选中,用于为我国的180多个驻外使馆服务……
洛阳三彩、青铜器等,都是极富有河洛特色的文化“符号”。郭爱和认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洛阳从来都不缺资源,但缺的是对文化产品的包装,以及用创意来点石成金。在文化产品领域,有人走精品路线,有人走大众路线,但不管怎样做,大家的共同目的是把文化产业真正做起来。
“国礼效应”只是锦上添花,产品质量才是竞争之本
洛阳理工学院副教授周岩认为,牡丹瓷被选为“国礼”,不仅是对瓷器品质的认可,更是体现了牡丹代表悠久中华文化、泱泱大国形象的品牌地位。对此,企业可以“借国礼东风”做自己的品牌。例如在品牌塑造上,将牡丹瓷与国礼绑定,通过广告宣传强化“国礼牡丹瓷”定位;按照国礼的牡丹瓷内容规格,开发系列高档产品,顺势进军高端的政务、商务市场。除此,这次领导人访韩引起两国巨大反响,加之瓷器文化在东亚地区源远流长、盛唐文化影响深远。牡丹瓷应借此良好的舆论声势,迅速研制出既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又适合韩国市场需求的牡丹瓷产品,积极开拓韩国市场。
不过,周岩认为,“国礼效应”只是锦上添花,产品质量才是竞争之本。
在这方面,洛阳三彩、牡丹瓷、青铜器都已经抢占了先机,并通过不断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适合当前社会审美和生活需要的拳头产品,日益赢得市场的青睐。因此,在这方面,我市其它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也应当继续开发出既能体现中华文化内涵,又能适应外国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