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制作工艺吸引乡邻。
件件瓷器历经高温烧制而成。
一双巧手变土为宝。
中新网山东频道枣庄7月23日电(签约作者 徐子棋)拉坯、挖足、造型、修整、打磨、施釉……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一个古拙质朴陶瓷罐便在中陈郝陶瓷传承人李其海的手下出现。
中陈郝古瓷窑自北朝创烧,历隋唐,经五代,至明清,1400多年久盛不衰,窑址面积5平方公里,是山东境内最大的古瓷窑。由于历代制瓷业的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故有七十二座瓷窑之说。该遗址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1987年被发掘,因规模大、品种全、质量高而享誉“江北第一窑”之称。7月18日,记者前往邹坞镇中陈郝村,寻访该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陈郝陶瓷传承人李其海。
一张有着岁月印记的四方桌前,李其海正在进行仿古四系罐的制作,先进行手工拉坯、挖足、造型,再进行修整、打磨、施釉……一切都是纯手工工艺,制作技艺虽较古老,但制作出来的半成品却质感十足,古拙质朴又韵味无穷。
李其海说,上小学时,他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捏一些瓶瓶罐罐,他从那时开始学习手艺。由于手艺不能养家糊口,成家立业后,李其海就以打工、开超市谋生,闲暇之余也不忘制作陶瓷。
谈起制作陶瓷的首要条件,李老师指着正在制作的作品介绍说,“第一步就是找土源。中陈郝村的土又叫高岭土,土质非常黏,不容易断裂,非常适合做陶瓷。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中陈郝瓷土筐值百钱"。然后将高岭土用水搅拌均匀,就像是和面一样,做到不紧不松韧劲刚好,然后就可以进行手工制作了。”
记者看到,一件基本成型的四系瓶罐端庄地摆在转盘上。该瓶小口、卷沿、束颈、溜肩,鼓腹,下内收小平底,肩部饰四系。李其海告诉记者,下一道工序就是刷釉了,内外施釉,外施釉不到底。釉分为黄釉、黑釉、青釉、酱釉等100多种。只见他把调好的釉倒进瓶里,让瓶壁刷上釉,然后把釉再倒出来;“瓶外施釉更讲究,要把瓶口向下,没到三分之一处再把瓶子放正,瓶口处的釉会顺着瓶壁向下流,形成自然釉状,非常好看,这叫做"流釉不漏"。随着釉滴自然下流,一件精美、古朴的纯手工黑釉四系罐基本告成。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在李其海的老家院落里,一座高约一米七左右的碳窑展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碳窑正在“歇业”。据李其海介绍,现在是夏季,如果这时候烧窑,温度太高,人肯定会受不了。烧窑一次需要四天三夜的时间,窑内温度要控制在一千度左右,整个烧制过程不能离开窑前半步。所以一般要到深秋临冬的时候才烧。
李其海的瓷器作品造型多样种类丰富,釉面莹润老味十足,多以器皿、人物、动物、乐器为主。这些器件大都送给了亲朋好友,有的送给了慕名而来的远方朋友。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其海越感觉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在他这儿断了线。“我有义务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其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