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僵尸陶企”生存状况调查

发布:2014-8-11 10:38:11  来源: 网易家居 [字体: ]

生机全无,还能跳舞?

7月23日,河南内黄,中福陶瓷有限公司被曝出“老板拖欠工资跑路”的消息。据报道,数百工人上午8点起将交通阻断讨薪,一直持续至当天中午。

7月25日,江西高安,独城工业园区新澳陶瓷有限公司,其夏姓老板撇下公司员工卷款逃跑,公司陷入倒闭状态。数百员工聚集厂门口,无果,随后上街游行,讨要血汗钱。

7月28日,湖南岳阳,华雄陶瓷有限公司,停业两个星期后,因无力偿还欠款,被中南商会大批会员堵门追债,场面很大,惊动政府和公安部门出动调解。

7月29日,《陶城报》官方微信爆出猛料《6天3陶企陷倒闭危局》,一天之内该帖点击量直冲25万大关。

短短6天之内,从北到南,连续三家陶企或欠薪或陷入“老板跑路”危局。这三家企业,在当地都曾有过一段辉煌,但仍躲不过行业大洗牌的冲击。有行业人士感慨:“怎么说倒就倒了。”

危局的背后,“僵尸陶企”浮出冰山一角。

“诈尸”中的僵尸陶企

“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

经多方调查采访了解到,上述三家企业有着相同的特点,它们均是当地的“明星”企业,被誉为当地经济的“标杆”,受到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它们对就近解决当地人们就业和民生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湖南华雄陶瓷建于2006年7月,占地400亩,是新墙建材工业园的首家陶瓷企业。新澳陶瓷是高安陶瓷工业园区第一家使用天然气的企业,曾被认为是当地企业环保转型的典范。中福陶瓷2008年投产,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企业,其建厂投产一度有“内黄速度”的美称。

众多美誉和光环的背后,这些“僵尸陶企”内里早已死去多时,为何却还能保持活蹦乱跳?

华雄陶瓷陷倒闭危局以后,湖南新墙工业园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陶瓷行业人士向《陶城报》记者透露,华雄陶瓷巨额负债在当地已经不是秘密。华雄陶瓷出现经营与资金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在的华雄陶瓷其实已经被几名老板共同承包,并将公司更名为岳阳中原明珠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年半来,生产线停停开开已经数次。最近一次开窑仅开了三个月,在本月16号晚已经停窑,至今也没有开起来。

据本报调查,其实华雄陶瓷的员工对华雄陶瓷还是比较认可的。据华雄陶瓷人事部负责人龚总介绍,华雄陶瓷因为地势高,有比较好的通风效果,所以在车间工作没有其他厂家热,工作环境较好。同时员工的宿舍设备都还可以,工资水平也不低。尽管华雄一直以来都经营不好,但许多员工离开后,仍然还是回来了。华雄陶瓷原有700多名员工,到目前为止仍还有460人在厂。新墙工业园区内的各大企业都一致认为,华雄陶瓷的生产设备先进,产品品质优越,销售渠道也比较完善,产品的销量也是不错的。还有一些与华雄陶瓷有过合作或知道华雄陶瓷的代理商,也对华雄陶瓷的产品和品牌比较认可,有些还觉得非常惋惜。但华雄陶瓷已经负债近2.4亿,分别欠供应商1.24亿,银行贷款5千万,民间集资6千万,只能破产,其涉及到当地社会、经济、民生,以及整个陶瓷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犹如一颗毒气弹,哪个碰着哪个伤。

国际工商业精英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高级顾问张有卓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诈尸”已久的“僵尸陶企”一直依靠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吸收着政府提供担保的低息,甚至贴息银行贷款,“僵尸陶企”一旦破产和倒闭,政府、银行、上游供应商、经销商、工厂职工等都受到牵连,银行贷给企业的款项成为坏账,拖欠工人工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款项会引发社会动荡和就业民生等问题。

隐身潜藏多个产区

经《陶城报》多个产区的驻站记者调查获知,广东佛山、江西高安以及山东部分产区均潜藏着数量不等的“僵尸陶企”,它们僵而不死,保持着生产运营,但一直亏损,由于多种原因,畸形发展。

而在佛山,坊间流传已久的某知名陶企,也一直“僵”持,已剥离主业,跨界发展,但因其在佛山陶瓷甚至是中国陶瓷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却一直僵而不倒。

据山东省某重要陶瓷产区知情人士介绍,产区确实存在着这么一类“僵尸陶企”,它们属于村镇集体企业,由村领导和村委会管理。企业员工大部分是本村村民,也有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本地村民工资普遍比外地人员的工资高。这类企业是集团化、公司化运作。除了有陶瓷的生产和销售外,还会跨界涉足其他行业,业务项目较多。由于企业承担着整村村民的就业安置和生活收入等重大民生问题,企业即使在利润低下,甚至已经欠了银行上亿贷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生产和销售。

该知情人士认为,目前最大的任务是保证企业持续盈利和保证村民的利益,而政府提供减免贷款利息的政策,以维持该类企业的运转。如果这类企业一旦倒闭,将会出现诸如村民生活安置、就业安置等问题。

市场与计划经济掐架下的产物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业公共人物表示,“僵尸陶企”一直存在,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政府并不支持其申请破产。究其原因,除其重要性之外,另一个就是政府的计划经济思维指导企业运营,在北方和中西部省份的陶企,政府插手企业管理情况依然存在。

“参加北方或者中西部陶企的生产线奠基、新品发布以及相关的行业论坛。我们很容易发现,都有当地重要的政府领导出席,并成为活动的中心点。陶企也乐于跟领导和政府建立紧密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这样的舞台理应交给企业。”佛山陶企之所以能够顺应改革开放的时势,实实在在地经营企业和品牌,与当地政府的市场经济意识密切相关。政府订立规则,不插手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使当地企业在“契约”中,接受市场的大浪淘沙。

张有卓认为,“僵尸陶企”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规律与计划经济思维不相兼容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引导资源的流向。因此,在市场经济充分的地区,每一个企业都是充满活力,顺应行业和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各种要素价格的比较进行经济活动。“而计划经济思维,则是职能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还成为企业的股东,插手企业管理,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优质资源更加分配不均,没法进行优质资源的最大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通往深水区,陶瓷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扩大,环境的变化将逼迫“僵尸陶企”现身,“僵尸陶企”该何去何从?

“吸血”特性 吞噬上下游优质资源

僵尸企业的特点因其“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政府和银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

张有卓说,佛山陶企是最早接受市场经济的,经过市场洗礼,像佛山这样的强势企业能够很好地,因应市场的变化,作出企业运营管理的调整,但是佛山以外的陶瓷产区则很容易滋生“僵尸陶企”。“僵尸陶企”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思维下的产物。“从新近倒闭的多家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是当地重点支持发展的企业,企业跟政府关系密切,通过政府政策倾斜,免费提供土地,银行低息贷款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此类企业的发展。此类企业被塑造成当地的标杆性企业,承载着解决当地人们就业和发展经济的作用。”正因为有政府做背景,银行源源不断的提供贷款,企业家认为有政府兜底,从而营造了“僵尸陶企”存在的温床。

当然“僵尸陶企”也有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该类企业承载着当地大量就业人数,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压力,因此,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僵尸陶企”的吸血特性,却极大的吞噬社会的优质资源,造成优质资源无法调配到最需要的企业。

位于佛山创意产业园内的一家企业咨询管理公司胡总经理告诉记者,“僵尸陶企”占据了当地较多的社会金融资源,企业长期经营不善,“吞噬”了金融资源,同时妨碍了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直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长此下去将形成了极为严重后果,企业负债越来越多,负债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薄,这类企业使政府、银行以及金融债券公司捆绑在一起,共同填补负债的大坑。”

他还表示,僵尸企业由于其偿还债务的能力低下,将出现企业信用危机,到时企业信用违约,并可能形成示范效应,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效仿,形成社会性的商业信用危机,严重危害商业环境。

佛山市泛家居企业联合会发起人之一、佛山灯具照明协会会长、佛山凯西欧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育林表示,僵尸陶企占据较多社会金融资源,不仅不能产生效益,而且丧失企业“造血”功能,政府和银行为该类企业输“血”越多,消耗优质资源则越多。“如果这类企业缺乏改革重生的动力和起死回生的能力,长此下去会形成‘困难———放贷———再困难———再放贷’的恶性怪圈,而最近陶瓷照明等行业引发的‘跑路’事件,会恶化当前的营商环境,并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

等待破产抑或断臂求生?

“僵尸陶企”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及各界该当如何正确引导和处理呢?张有卓表示,要对“僵尸陶企”进行把脉,分类引导和处理。政府既然一直对该类企业进行政策扶植和贷款,其中部分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和管理层“换血”,也许能够使该类企业继续存活并成长。对于无力挽救的企业,唯有破产,以彻底解放“僵尸陶企”和政府。“但具体处理起来,相当不容易。毕竟牵涉到遣散工人、银行巨额贷款、供应商、经销商的货款、工人的工资等各个方面。处理不当,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维稳压力,这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勇气。”

胡总经理也认为,“僵尸陶企”可能会让政府处理起来心态复杂,束手束脚。但是,从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僵尸陶企”的改革势在必行,优胜劣汰,如不下决心改革或者启动破产程序,该类企业将更加难现生机,甚至拖累当地经济的发展进程。为此,他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市场的破产淘汰功能,及时建立规范的破产、淘汰等退出机制,为“僵尸陶企”破产退出提供完善法律保障。

记者查阅《破产法》,并向法律界人士了解到,破产法规定有三个程序适用于企业法人:重整、和解、破产清算,三个程序制定的目的在于,便于各方根据债权债务情况做出更合理的选择。企业经营面临各种情况发生。企业资不抵债,通过申请破产清理消除债务,企业灭亡,这只是其中一种。也有不少企业经营上一时有困难,但债权人要催账,新的破产法规定程序中提出的重整制度,就是促使债权、债务人达成协议,并允许债务人提出重整计划。

重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一些处于破产边缘但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通过重整起死回生。这样的三个程序,既保护了债权债务人的合法利益,也保护了能够通过努力重振旗鼓的企业,保护了社会资源,使其尽量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对于企业职工也同时是一种保护,能够减少职工因破产造成的利益损害。

此外,在新的破产法中正式引入了管理人制度,明确了管理人的任用资格、职责。企业申请破产程序一旦启动,资产如无人监督,财产将处于不稳定状态。管理人制度对于债务人财产管理做了充分有效的规定,以防止财产转移。管理人在企业破产过程中负责管理债务人财产,破产法规定管理人自法律受理企业破产起,负责管理、组织企业破产的事务程序。担任管理人的可以是负责管理破产事务的中介业务组织,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可以是社会清算组等。

 

张有卓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有企业新生,有企业被淘汰。其认为,第一,政府应促请“僵尸陶企”破产,以避免消耗更多社会金融资源,抑制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上升,实现“止血”,进而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对破产“僵尸企业”下岗工人的处置问题,政府和企业应推荐其到就近企业工作,或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机会;第二,对于能够起死回生的“僵尸企业”,应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包括人事“换血”,砍削没有前景的业务,进行体制革新,引入外部资产,盘活原有优良资产,实现资源整合,重新确立企业战略方向,打造企业的“软实力”。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