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參贊訪景德鎮 稱最喜歡青花瓷

发布:2014-8-14 10:20:40  来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体: ]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識心。

  2000年前聖人孟子的哲思,在今天依然閃耀著光芒。僅從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貫通不同文明算起,中國與世界的對話已經持續了數千年。歷史上,那些一望無際的駝隊與航船,向遠方送去精美的絲綢、瓷器與茶葉,更送去魅力非凡的中華文化與中華精神。就在這宏偉壯闊的歷史來往中,世界文明加速了演進的歷程,中華文明也變得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如今,這場對話依然方興未艾。文明與文明的相知、相遇與相擁,雖然已不再需要征服地理上的險途,卻依然要我們時時擺脫觀念的藩籬和思想的束縛。對今人來說,重溫“絲綢之路”已不僅是一段歷史記憶,一段貿易佳話,更似一種向未知尋找答案的勇氣,以及異中求同的胸懷。

  今天起,我們在“文化世象”欄目刊登“中國文化·絲路流響”系列文章。這些作者的身份是駐華外交官,他們來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國家,但他們的國家都曾在歷史上與“絲綢之路”有過交集,他們的生命裡都曾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隨著他們的講述,我們逆時間之流而上,尋訪那些文化交流和文明碰撞中最為鮮活的故事,接續那些故事背后值得今天珍視的薪火。而這些,恰恰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擁抱中國最為溫潤恆久的真理。

  ——編 者

      

  這個夏天,在中國文化部的組織下,有幸與十幾個國家的文化外交官一同訪問中國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而成為我的記憶中一個特別的夏天。

  在美景如畫的景德鎮,令我流連忘返的不僅有那裡的青山綠水,還有在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勞作的人們,以及他們所創造的馳名世界的瓷器藝術。在這裡,我第一次近距離觀摩了青花瓷、玲瓏瓷的制作流程,在幾位制瓷大師的指導下,還親手嘗試了拉坯、繪盤等工藝。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從其貌不揚的泥土到一件精美的景德鎮瓷器,整個制作過程竟然需要72道工序!盡管景德鎮的名字早已是耳熟能詳,但我親身到訪才知道“景德鎮”三個字背后的奧秘。

  瓷器是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許多人因為瓷器而喜歡中國文化,也因為喜歡中國文化而更熱愛中國瓷器。我的親身經歷就是一個普通的例子。1973年,我還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大五的學生,來到北京做畢業實習,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1997年至2001年,我擔任俄羅斯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是我第二次長居中國。不久前,我又將家搬到了北京。中國似乎一直吸引著我。從孩提時代鄰居和自己家中必備的中國產熱水瓶、毛巾,到少先隊員時期收集的中國郵票、明信片和畫片,以及深深喜歡的中國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再到大學時期為之著迷的孔子,並以孔子哲學思想作為畢業論文的題目……這一切不僅讓我與中國結緣,而且使我喜歡上積澱了中國文化精髓的藝術創造。在上海工作期間,我常常去參觀上海博物館,那裡收藏著中國歷朝歷代的瓷器藝術品,它們如此美輪美奐,讓我沉醉不已。就在兩個月前,我和家人去彼得堡度假,還專程參觀了冬宮的中國展區,那裡同樣收藏了大量的中國瓷器和中國文物。我希望,我的家人和孩子也能喜歡上這些精美的藝術品。

  在眾多中國瓷器的圖案和樣式中,我最喜歡的要數青花瓷。藍色與白色的搭配,清新、淡雅,十分迷人,而且讓我想起了俄羅斯人同樣引以為榮的藍花瓷——格熱裡。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格熱裡同樣由手工制作。它在俄羅斯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幾乎每個俄羅斯家庭都擁有一套甚至幾套格熱裡餐具,它們與俄式大餐構成了非常完美的搭配。與今天的景德鎮一樣,格熱裡的藝術家和工匠們,也在努力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文化結合,創造出了很多獨特的造型,比如騎士、俄羅斯套娃,有的工廠還將格熱裡用於制作壁爐、汽車裝飾。就像青花瓷和格熱裡共同將藍色與白色作為最佳搭配,正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同與異構成了多彩的世界。

  瓷器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還在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偉大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曾將精美的中國瓷器運向遙遠的西方、地球的另一端。歷史上,俄羅斯曾是中國瓷器對歐貿易的目的地之一,這當然也影響到中俄兩個國家的交往。正是文化上的互通,促使兩個國家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兩種文化在交流借鑒中,也產生了奇妙的反應,促進了兩大文明的進步。假如我們回顧中俄之間的文化交流歷史,便會找到答案。

  我們知道,在18世紀有三位沙皇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修建的宮殿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伊麗莎白一世曾大量採購來自中國的器物,包括瓷器、漆器等,許多被保留到了今天。就在冬宮不遠,還建有“中國宮”。那裡有中式園林、假山,以及中式風格的房屋,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印記的空間。到了19世紀,兩個國家的交流更加頻繁。這裡不得不提到兩位偉大的作家——普希金和托爾斯泰。特別是托爾斯泰,他甚至翻譯了老子的《道德經》。現在俄羅斯更是擁有一大批漢學家,較為人熟知的有齊赫文斯基、季塔連科、李福清等,成為世界漢學研究的重鎮。

  俄羅斯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自不必贅言。我記得,上任后習近平主席首度訪問俄羅斯時,就特別提到了托爾斯泰、契訶夫、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眾多俄羅斯作家﹔今年冬奧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專門參觀了位於索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故居。中國民間對於俄羅斯文化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好感。40年前在北京,我接觸到的售貨員把梨子叫做“格魯沙”(俄語中“梨”的發音)﹔這一次,在景德鎮瑤裡古鎮的一家百年祠堂,我竟然看到了托爾斯泰的畫像,它與孔子、孟子等中國先哲的畫像擺放在了一起。老一輩中國老百姓如此熟悉俄語,俄羅斯的大作家在中國鄉間覓得知音,我的這些見聞足以証明這一切。

  最為奇妙的是,在漢語中我的名字是以“孔”字開頭,能與孔子同姓,令我倍感榮幸。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兩個國家的交往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在中俄兩國的關系正處在最好的時期,我們要做的,便是把這友誼的火把傳遞下去。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