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任务仍然是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一次干部读书班的开班式上也讲:“任尔东西南北风,扭住发展不放松。”
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发展不足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10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离现代化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还很远。首先,经济问题规模大,但人均水平十分低。2012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76美元,排在世界第87位,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其次,收入分配差距大,贫困人口较多。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它系数为0.473,超过了国际上通用的0.4的警戒线;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问题也很突出。再次,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有待提高。据中科院发布的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了几十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比国内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
上述说明,我国发展尽管已取得了惊人成就,但仍处于发展不足的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
经济增长一般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经济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动力。无增长即无发展。同时,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只有稳增长,才能保就业;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只有就业才有生活来源。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创造130万甚至150万个就业岗位。只有稳增长,才能增收入,人民生活才能改善。gdp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呈“水涨船高”的关系:从2002年到2012年,我国人均gdp由1135美元增长到6076美元;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分别从7500元和2500元,增长到24565无和7917无。所以,在推动发展时,最关键的是要推动经济增长,而要把推动gdp的增长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发展的内涵要广泛得多。经济学家们曾对发展提出过几十个指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不能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把发展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个方面密不可分,不能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要真正做到“五为一体”。这里特别要注意在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增长时,一定要同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气候变暖、雾霾频袭、环境污染等现象,都告诉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愚昧观念和“战天斗地”的野蛮行径,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搞建设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尊重自然规律,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留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市县经济必须培育主导产业但企业要聚集才能形成发展极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县由于资源和资本有限,经济建设应当采取不平衡增长战略,即集中力量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形成主导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市、县正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夹江县早有“中国西部瓷都”的美誉,现正全力打造“升级版”。沙湾区一直坚持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了全区经济发展;犍为县利用产茉莉花、产茶的优势,打造“中国茉莉茶之都”;眉山市东坡区亮出了“中国泡菜城”的名片;西充县依靠绿水走出的优势,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突破口,走绿色崛起之路,打出了“西部绿谷”的旗帜。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的企业和其他创新企业必须在一个地方聚集,这样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不仅能产生规模效应,而且优势互补,产品互换,要素循环,资源共享,能够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的幅射作用和吸引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构成发展经济学上讲的“发展极”。以夹江陶瓷为例:陶瓷企业向园区集中,带动了与陶瓷相关的物流、釉料、色料、清洁能源、包装、机械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吸收了周边6万多农民进园区务工,带动了农村规模化经营,出现了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使农业现代化初显曙光,形成了1+1>2的效果。这说明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壮大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承担了创新企业的载体,并推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真正起到了“发展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