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是陶瓷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瓷砖的质量。原料标准化已成为制约我国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日,记者走访佛山部分陶瓷生产企业和上游机械化工企业了解到,陶瓷行业对原料标准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东海喷墨总经理罗士元表示,原料标准化落地实行将成为可能,陶瓷原料分工将细化,陶瓷生产企业的原料车间将不复存在,行业中将出现专业的、专一的大型陶瓷原料供应商,球磨工序、原料细化、配方等工序将由原料供应商承担。原料标准化,供应商将成球磨设备主要采购商。
非标准化原料影响产品质量
据了解,在陶瓷原料标准化方面,目前,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已实现。其原料由专业的生产厂商提供,不用担心原料方面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国外陶瓷企业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设计、研发,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锻造更强的竞争力。而纵观我国在原料标准化方面的行动和举措,则可以用止步不前来概括。
晋粤陶瓷总经理胡海表示,我国陶瓷生产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基本上每个陶瓷企业都采用自身的原料进货渠道,原料产地来源涉及多个区域,原料成分差异较大。在生产中产品的配方和工艺参数不断地进行调整,其矿物组成颗粒度、化学组成及其他理化性能的波动,最终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产品质量不稳定是陶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之一。除了跟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有关,更重要的因素是所用的主要陶瓷原料是非标准化的。
胡海认为“即使我们严格执行企业生产管理,也难以保证原料组成成分符合规定,致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原料标准化避免陶瓷产品缺陷的产生,是陶瓷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原料标准化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稳定、均匀和物尽其用是陶瓷原料标准化所追求的目标。原料的粒度直接决定了加工工艺及设备的选取,而矿物组成决定了产品烧成的过程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标准应涵盖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等一系列理化性能的指标。
据了解,江门市道氏标准制釉股份有限公司是较早实施原料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之一,道氏将“标准化”作为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率先提出“标准制釉”这个概念。目前,道氏的标准化原料设计和开发已被同行广泛接受并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业内人士认为,原料标准化的优点,第一是原料标准化促进陶瓷生产企业在生产各个环节分工明确,陶瓷生产企业不再需要原料车间,将生产中的产品配方和工艺参数调配等工序外包给专业的原料供应商。陶瓷生产企业将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和生产场地,减少招聘大量技术人员进行配方调试的工作。同时,由于原料标准化,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二是,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可以最大限度的综合资源,原料厂可以将原料精细分级,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超细、超白高岭土销售给涂料生产厂替代钛白粉,分级后矿渣用于制造耐火砖;第三,从陶瓷行业整体角度来分析,在陶瓷行业面临环保高压的大环境下,陶瓷原料标准化有利于节能减排,原料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原料生产技术装备迅速提高,从而有利于原料质量的提高促使陶瓷行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原料标准化的探索方面,行业中已有部分原料生产商走在前列,但还需整个陶瓷行业来推动原料标准化。金鹏陶瓷原料车间主任陈明表示,金鹏陶瓷原料厂最初只是普通的原料生产厂商,早在2002年,金鹏陶瓷接受了原料标准化生产的观念,逐步尝试生产标准化陶瓷原料,公司现已有多达20余种标准化原料产品。
政策性规范有待出台
据悉,目前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开始制订建筑卫生陶瓷原料质量标准,发布实施且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JC/T 1046.1-2007 建筑卫生陶瓷用色釉料第1部分:建筑卫生陶瓷用釉料;JC/T 1046.2-2007建筑卫生陶瓷用色釉料2部分:建筑卫生陶瓷用色料JC/T 1047-2007陶瓷色料用电熔氧化锆;JC/T 1094-2009陶瓷用硅酸锆;JC/T 1096-2009陶瓷用复合乳浊剂;JC/T 1097-2009建筑卫生陶瓷用添加剂、解胶剂。
陈明认为,国内关于原料标准化方面的政策性、行业性指导文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内容需要更新,尤其是部分关键性、重要性的数据。
胡海说:“原料标准化的重要性毋需置疑,但是中国陶瓷行业实现原料标准化至少需要以下两个条件,首先是陶瓷原料供应商要严格执行各企业的原料采购标准,瓷砖坯体配方固定,原料采购标准不变。第二个是,陶瓷生产企业将原料车间独立出来,原料供应商配备调试配方将陶瓷厂的配方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