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1949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主要载体为原景德镇建国瓷厂厂区。
建国瓷厂与共和国相伴而生,是建国后景德镇第一个建立的国营企业,因此命名为“建国”。
建国创意园是由景德镇浩瀚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在以保护原建国瓷厂工业遗存的前提下,秉承“延续城市记忆,承启陶瓷文明”理念,充分利用原建国瓷厂生产厂房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形成的一个集创作、展示、旅游、时尚、商贸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文化创意园,是我国产瓷区首个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的样板型项目。园区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和景德镇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街区,景德镇市首届十大文化产业创新项目,景德镇市陶瓷创意人才孵化基地等。
建国创意园处于城区中心位置,与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御窑厂遗址仅一街之隔,交通方便。园区总建设面积为28000平方米。总体规划为五个功能区域:中心艺术馆、艺术家工作区、手工制瓷区、时尚休闲区。目前已完成一期改建面积10000平方米,包括园区大门、烟囱亮化、展览中心、创作工作室、停车场、道路、给排水、供电、绿化、亮化工程。二期改建面积18000平方米,将对原“原料车间”、“美研室”、“隧道窑”、“综合大楼”、“泥料车间”、“灰可组”、“金工组”、“设备车间”、“卫生所”、“模型组”进行整改,全部改建完成后可容纳150户艺术工作室和机构,以及餐饮、酒吧、青年旅社和手工制瓷体验区。
目前园区已入驻艺术家和机构60余户(其中有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南京师大、江西省画院、湖南画院、陶瓷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博士以和新生代原创艺术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外艺术家),就业人员1450余人。园区每周推出高校大学生创意市集,免费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孵化陶瓷创意人才。现已入驻80个市集摊位,集约在校大学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60余人。
园区以推动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为己任,不断整合自身特有的艺术资源,坚持引驻原创艺术家的原则,通过推行陶瓷创作“一站式”服务,签约一批国内外知名陶艺家入驻,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作交流平台;在充分保护原有的厂房建筑空间的基础上,将文化体验与参观旅游有机结合,将艺术家创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将文化艺术和时尚生活有机结合,将文化保护与创新经济模式有机结合。在建国创意园,工业旅游核心区与近代工业遗存保护示范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一座以学术交流、艺术家创作、艺术衍生品、大学生创意平台、餐饮休闲为主体的国际文化产业平台也已然形成。
历史上的 “景德镇建国瓷厂”
1949建国创意园前身为景德镇建国瓷厂,是明、清皇家御窑厂。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决定,将没收的原江西瓷业公司筹建国营瓷厂,以其门市部改为办公厂址。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景德镇市建国瓷厂公司。1951年,建国瓷厂公司接收了政府没收的九窑公会会长邵裕如窑厂1幢、坯房3幢;旧浮梁参议员向德的槎窑1座,坯房8幢;旧商会会长赖淮清的窑厂2座和全部坯房。
1952年10月27日,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1949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前身),当时有职工882人,年产量1400多万件,拥有资金占陶瓷生产企业资金总额的12.5%,既是全市首家国营企业,又是全市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瓷厂。厂部坐落胜利路62号,生产厂区分布在胜利路、迎详弄、彭家弄、龙缸弄等地。
1985年,全厂设生产车间6个,科室15个,有固定职工及合同制职工125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管理人员129人,服务及其他人员118人。厂区占地面积52439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29078平方米,生产设备有球磨机8台、榨泥机6台、练泥机4台。搅拌机3台、机压作业线7条、注浆作业线7条、草鞋19双、油烧隧道1座、柴窑1座、电炉6台、锅炉和余热锅炉4台,动力机械总能力1508千瓦,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万元。年产能力1200万件。
建国瓷厂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颜色釉瓷的企业,主要产品有高低温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有以历史上著名的“汝、定、哥、管、钧”五大名窑产业为蓝本的仿古瓷。按用途可分为国家礼品瓷、陈设瓷、展览瓷、旅游瓷等。生产的高温色釉、品种繁多。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名贵色釉,如钧红、祭红、郎窑红灯,还创造了火焰红、灯芯红、桃红、粉红、李子红、玉青、茶青、竹叶青、绿豆、乌金花釉、虎斑釉、象牙黄、结晶釉等百余种色釉及釉上堆花的工艺瓷品,尤以“三阳开泰”产品深受人们喜爱。1979年,“珠光”高温颜色釉陈设瓷荣获国家产品银质奖。定为国家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企业,名贵色釉还是国家领导人出访和外国元首访华赠送的国家礼品瓷,行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获尤里卡国际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