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笔者从藏友手中陆续淘得四件汉代彩绘茧形壶,绘有卷云或卧蚕纹,施朱砂、白、青蓝彩,壶口微敞,腹部如茧形,因此被称为茧形壶,或者叫鸭蛋壶。这一藏品在威海市场并不多见。
汉代彩绘茧形壶正面图
伴随古代丝绸业的发展,茧形壶出现在战国中期,是我国先民出于对桑蚕“天虫”的崇拜,祈愿农蚕丰产而创烧的陶器,多为日常容器。据传,它还有另外一个用处。早在战国时代,军队作战就用它来测量敌我之间的距离。古人将这种陶壶埋在地下,注水后可以听到远方马队传来的声波。军中培养出的测听者,通过陶壶声音和水波的细微不同,能估测敌人的数量和距离。这种茧形壶可谓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土雷达”了。
汉代彩绘茧形壶俯视图
茧形壶创烧于战国中期,到了秦代达到鼎盛,约在东汉之后逐渐消失。出土地包括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湖北、江苏、山东、甘肃等地墓葬及遗址,其中在陕西关中地区,茧形壶出现的数量及样式最多。汉代以后,茧形壶失去实用性,逐渐变成装饰品,壶身变大变薄,以便于工匠施加彩绘。
千年霉斑和碳化痕
彩绘陶,是在烧成的陶器陶坯上先涂一层白垩或黄衣作底色,然后再在上面墨勾线条,填矿物色涂绘而成,制作精美,色彩艳丽。这几件西汉彩绘陶茧形壶,周身着黑陶衣,绘红、白相间的涡卷云纹图案,给人以古朴、庄重、鲜丽之感。由于彩绘陶是烧成后再着色,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胎粘结不实,容易脱落。而笔者收藏的彩绘陶茧形壶至今纹饰完整,彩绘流云飘逸,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让人感受到它去繁缛、寓巧于拙、追求神韵的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纹饰虽简,却神定气足,由此可窥探秦汉之雄风,充分体现了汉代那种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
综合来看,汉代陶器的发展在整个古陶瓷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顶峰,陶瓷无论是泥质陶还是夹砂陶,无论是饮食器具还是储藏类大型用具,都比较精细,成型规整、实用。器物上或刻或划,或施彩或上釉,装饰相当美观,以后历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与汉代相媲美。
此汉代彩绘陶茧形壶上手较轻,有一种淡淡的泥土芳香,器身多有霉斑,已深入胎骨,擦之不去,是两千多年自然变化所致,成为重要的鉴定依据。由于汉代彩绘陶器传承了汉文化的文物元素,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备受藏家追捧,市场上的精品越来越少,价格也越来越高。文/毕福海 图/高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