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村路尽埋陶瓷片

古瓷路上埋着各种瓷片和陶片

古瓷路通往永春吾峰镇
昨日,一条长约1公里、清理好的山路呈现在德化龙浔镇高阳村,路边的泥土里有不少瓷片和陶片。德化文物管理委员会、旅游部门实地勘察后表示,这条路是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古瓷路,很有历史价值。
记者沿着这条古道走,发现很多瓷片和陶片或散落在地上,或埋在土里,其中就有青花瓷碎片,仿佛看到古时挑夫挑着瓷器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场景。路面有的石块被磨得很光滑,表面尚有明显的椭圆状凹洞。“这应该是挑夫途中使用‘省力棍’留下的印迹。”德化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当年挑夫的目的地是五里街古渡口,陶瓷等经过这里送到泉州港,然后走向世界各地。
“这条路我也曾走过,后来有了公路,古道就逐渐荒废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基本只有一些种庄稼的村民走这条路。村里上了年龄的老人,还有挑陶瓷的经历,不过现在已经不好找了。
据了解,高阳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目前村里保留的唐至清代古瓷窑尚有35处。在古瓷路附近,还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屈斗宫窑址,以及明清时期的“月记窑”“上垅窑”等。“近年来在非洲、东南亚各国的沉船中,均发现大量的德化瓷。这些瓷器历经宋元明清等各时期,多数都是通过肩挑手扛运出去的。”郑炯鑫表示,目前可推测这条古瓷路的沿用历史较久,但还没找到相关文字记载,所以其年代和历史等还要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