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始见“越窑”之名,这句古诗是对越窑青瓷的赞美,其魅力可见一斑。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瓷窑体系,不仅是汉六朝中国南北瓷业之翘楚,亦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魁首。胎薄釉匀,青翠莹润,类冰似玉,古人眼中的越窑青瓷宛若一泓莹碧的湖水,令人如痴如醉。凝结着古代窑匠天人合一的洞察与感悟的越窑青瓷,曾经被誉为“万瓷之宗”,名扬四海,越窑青瓷曾一度成为江浙地区的金名片。
越窑自东汉创烧成熟瓷器,先后经历三国西晋之鼎盛期、唐五代之全盛期,至北宋晚期趋于衰落。其断层时间持续长达800多年。唐宋时期,越窑青瓷从上林湖起航,经东横河入姚江,通过明州港,开启了宁波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达高丽(朝鲜),东至日本,也达东南亚等地区,并争相效仿。如今,我们只能从流传的青瓷中睹其昔日的繁华。
深圳御宝轩市场部总监告诉笔者,“越窑青瓷曾是全国各大窑系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当今名满天下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甚至韩国的高丽瓷都是缘其而生。”
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的此件越窑牡丹纹青瓷系北宋中晚期作品,出于浙江台州地区越窑黄岩一代窑口,从其轻薄胎釉、略带土沁味、品相完整,可断定为早些年出土,并留传至今。该青瓷圆形荷叶盖,圆鼓的腹部,未圈足,器形完整,造型优美,继承了唐代瓷器圆润丰腴的特色。施青黄色釉,釉面匀净,腹部通体刻划牡丹饰饰,通过深浅不一、面积不同的纹饰凸显立体感,极富层次感,雕刻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将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牡丹在中国作为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简洁大方,气宇不凡。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被称为“富贵之花”,故成为瓷器上的流行装饰。由此可见,此种盖罐在当时极受欢迎。
越窑青瓷讲究器形的丰富多变和线条的柔和匀称,且以概括提炼瓜果花叶造型为最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件越窑牡丹纹青瓷盖罐,其荷叶盖不仅映衬了唐诗人“越瓯荷叶空”的优美诗句,也反映了延承唐代风气和审美情趣的北宋越窑青瓷同样崇尚自然、注重生活情趣的时代风格,给人以自由、舒展、活泼、亲切之感。而其细腻之胎质、均匀之釉层、浑厚莹润之手感,亦充分展示了越窑青瓷“如冰类玉”之特点。从釉色上看,此件越窑牡丹纹青瓷盖罐釉色青黄,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兼具青绿和黄绿两种釉色不谋而合,且同样釉色莹润、色泽光亮。可以说,此件藏品很好地诠释了越窑青瓷器形和胎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瓷质和釉色“姿如圭璧,色如烟岚”这一独特的意境,为越窑青瓷中上品之作。
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越窑青瓷凭借自身独特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越窑青瓷不仅在国内深受上层官僚贵族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喜爱,而且自诞生以来也成为中国外销的重要商品之一。依托于宁波这一始发港,越窑青瓷至迟在东晋时期已随僧侣商人输往海外,唐代开始就大规模输出,晚唐至北宋达到了外销的鼎盛,“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并影响深远。
越窑瓷器之所以著称于世,是因为它不但釉色类玉、类冰,而且造型高超精湛,雕塑精美、器物众多千瓷百态,深受国内外人们所喜爱和珍视。越窑瓷器从东汉创造成熟瓷器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近千所繁盛不衰,唐、宋时期已形成一个庞大制瓷系统,吴越王时期还专设了官窑“秘色窑”,秘色窑在民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青绿美丽的釉色、精致的造型,奔放的线划花纹,被称为青瓷中的精品为世人所珍视。促使越瓷大发展,不但是国内需求量增大,而且是越窑瓷器的大量对外输出国外。从目前世界各地出土陶瓷器中,越窑又可以居首位。越窑青瓷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几年,我国古玩市场渐趋繁荣,并有日益发展的大好势头,但很多人对古玩价格的评估却不甚清楚,以为器物越古、造型越美越是珍贵。实际上,器物的年代与精美程度只是评估其价格的两个基本尺度,而不是其全部内容,就一般情况而言,古瓷器价格的高低由诸多因素共同形成。此件越窑牡丹纹青瓷盖罐从古瓷评估的各个因素来说,都必将是瓷器中的珍品,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