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德化20多名青年瓷艺家们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冬至。这天,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则坚受报道中心和《瓷都德化》报社的邀请来到瓷都与大家促膝交谈,分享创作心得,点拨迷津;这天,一尊刚刚由德化收藏家孙义鑫以333.5万元拍回的何朝宗德化窑白釉渡海观音渡海观音现身交流会现场,让众人首次近距离品赏到历经400多年沧桑的稀世经典。
“这次王教授受邀来德与咱们交流分享十分难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曾宪堡在交流会上表示:“大家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希望每个人通过交流和王教授的指导能有所启发和进步。”
要吃 “这碗饭”就要读透“这本经”!
“何来观音天下第一!”作为何朝宗瓷塑艺术忠实的研究者与传人王则坚教授一开场便开门见山:“德化人杰地灵,古有瓷圣何朝宗名扬海内外,当下更需要年轻一代潜心研究创作,将德化瓷雕技艺发扬光大。眼前这尊渡海观音踩波踏浪历经400年,几经周转,在企业家出资出力的努力下荣归故里,今天特意请到现场,为年轻人学习创造了优秀的范本。”他表示何来观音是何朝宗的登峰造极之品,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艺术的理解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他的作品内涵门道之精深,被大家誉为“瓷雕圣经”。
“年轻人既然要吃这碗饭,就要读透何朝宗的这本瓷雕圣经,不应该学点皮毛就沾沾自喜,要刻苦学习,压制浮躁,潜心做精品,圆德化窑复兴之梦。”王教授话里行间不时流露出对年轻人的殷切教诲。
随即,王教授就用眼前这尊渡海观音珍品作为范本,与大家共同品读这本“圣经”,从教学角度仔细分析为何做雕塑要抓大放小,为何整体控制很重要,为何离开局部的整体是有害的,什么叫做“从有法到无法”。
他说欣赏何来观音就能读懂何朝宗首先是一个画家,整尊作品中流露出工笔线描中的钉头鼠尾手法。看头部,侧面线条的设计非常到位,从发髻、额头、鼻梁到下颌一气呵成,空间大胆往后延伸,十分出彩,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大家创作的软肋。看身体,肢干、关节连接处的衣纹连贯流畅,在修坯体时,要特别注意衣纹与身体的区分。再看衣纹,结构疏密安排巧妙,一侧大胆密,一侧大胆疏,形成了组织上的韵律节奏。还有整尊作品的体量感很重要,衣纹边缘的厚度,挺拔度,既舒缓又有力量……围坐一旁的二十几个年轻人听得出神入化,有的录音,有的记笔记,有的忙拍照,通过王教授的讲授和品评,进一步走近雕塑创作的内核。
“不是做不好,而是研究不透。一定要好好地把何朝宗的这本圣经读透!” 王教授讲授之余不忘鼓励大家。

认识自己,认识周围,才能对号入座!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全面深入与王教授进行交流和求教,当天特意安排了一个现场点评的环节。年轻瓷艺者们带来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到现场接受王教授的一一品评。这些作品有传统的观音、达摩,还有一些创新性的瓷塑,甚至还有人把创作中的泥稿带来了。
从造型艺术,技法运用,细节照顾到内涵提升,王教授爽直犀利的点评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这件作品有创新思想,大轮廓和构图都好,但是头部做的不好,要注意往后退,大胆拿出空间!”颜松柳这件在普通人看似完美的观音作品在王教授眼中便一眼看出其美中不足。
“童子拜观音,二者缺少回应,水浪与观音的组合不够协调。”刘铭志在王老师的点评中受到了启发。他说:“王教授对创作细节的深入分析和严谨的风格对我以后在创作中起到一个很大的提升和帮助。”
王教授麻辣的点评不但没有让大家感到被泼冷水,反而大伙越听越起劲。兰全盛跟着把自己准备的一尊观音呈上。“做工很细,但是胸前衣纹不够收紧,体现不出力量感,看头、颈、胸的关系还欠一点准确性,特别是头部可以做大量练习,注意眉骨前后脑颅和面部比例问题。”
“这件有情调,很注意气氛的营造,如同抒情的轻音乐。但是达摩做的欠火候,缺少阳刚之气!”王教授看中林彬彬作品的氛围表现力,也发现了他做工的不足。他强调大家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十几件作品,历时三个小时,王教授一直专注着为大家讲解和指导,没有片刻休息。而这群年轻人也始终围坐在王教授跟前,认真倾听,细细琢磨。
值得一提的是,点评过程中收藏家孙义鑫再次慷慨奉上自己所拍得的这尊渡海观音,与青年瓷艺家带来的观音作品进行同台比对学习,只为让这些年轻人更直观深入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就是这一同台比对,现场掀起了小高潮。大家纷纷靠前,又不敢靠的太近,上下左右前后进行仔细揣摩和研究。
“我感觉到这帮年轻人有志向要好好学习,但是欠成熟,就像一块好材料欠琢磨。”王教授要求大家趁年轻,要不断汲取大量知识,针对性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做到扬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他说:“只有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做好选择;只有认识周围,才能发现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因而才能最终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位置,把长处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