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房悦墓,亦称房公墓,讹传为"皇姑墓".位于高唐县城关镇县,房悦生活于东魏时期。
1972年春,生产队因抗旱打井用砖,将房悦墓掘毁,出土墓志铭一盒。墓志铭为边长0.565米的正方形,其上有孟顶形、四角各有一铁环的石盖,通高0. 175米.顶刻阳篆:"魏济州刺史房公之铭".墓志文共二十六行,满行二十六字.
墓主房悦,是房法延的第三子,为广平文献王的"郡马".历任国常侍、青州镇东府中兵参军、司徒胡公刑狱参军、高阳太守、光川太守、平南将军太中大夫.兴和三年(542年)死于济州灵县本宅,葬于鸣犊沟之东.
1972年4月,由省博物馆会同高唐县有关部门对房悦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原夯筑封土高出地面2.5米.因早年被盗,墓室大部坍塌,墓顶结构不祥.砖砌墓室坐北朝南,平面近正方形,南北长4. 2米, 东西宽4. 35米,墓底距地表4. 5米.墓砖为绳纹小砖.墓壁错缝压砌, "入"字形砌序铺底.墓室地面四周与墓壁之间设有排水沟.墓门在南壁偏东处,宽1.1米,斜坡墓道长2.15米.
墓内未见尸骨.生产队只是取砖,故陪葬品尚存.有瓷器、陶器和侍俑.完整和较完整的共计37件,另有女佣头部和侍从文职俑残块数件.其中有瓷壶、瓷虎子、瓷质龙首猴足器架、瓷盆、瓷碗、瓷唾壶、瓷灯;陶壶、陶罐、陶碗、陶质镇墓兽、陶狗、陶井栏、陶牛车模型, 陶质武土俑、鲜卑侍吏俑、仪仗俑、侍仆俑、女佣等.另外出土有墓志铭一盒.
晋墓葬石勒墓:为后赵皇帝虚置墓葬
在茌平县赵官屯乡十里铺村的东北角,有一大土丘,相传是东晋时期后赵皇帝石勒的墓葬。1975年,省、地、县三级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证实了这是四五千年前后的文化遗址,并将此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勒,西晋太康年间生,上党武乡羯人。二十岁时曾卖给茌平县令师欢家为奴,放牧牛马。经人牵线,与茌平农民起义首领汲桑结识并入伙,英勇善战,屡建战功,很受汲桑赏识,后脱离汲桑投靠汉国皇帝刘渊,被拜为大将,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自立为赵王,咸和五年(公元330年)自称皇帝,建立后赵。
石勒于东晋咸和八年病逝,享年六十岁。后有其子石弘继位,实为他的暴戾的侄子石虎掌权。石勒临死时留言:我死后三天就葬,不准禁止婚娶、祭祀、饮酒、食肉,征镇牧守不准前来奔丧,墓内不准埋葬金宝、器玩。石勒死后,石虎当天夜里就将石勒埋了,据《资治通鉴》记载,石勒死后,其子将其尸秘葬山谷,第二天虚葬于高平陵(今成阳市西北)。“潜瘗山谷,不知其处”,后又“虚葬于高平陵”。石勒的真陵到底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茌平县的石勒墓,当是虚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