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祎的《福》系列沿用魏晋时期的服饰设计,以数万只陶瓷小蝴蝶缝在麻布上制成。
[摘要] 郑祎一直在寻找表达对中国见解的艺术语言,享受和发掘陶瓷的功能性传统,赋予陶瓷现代的审美眼光, 这是一场从古到今不落幕的大戏。
上世纪80年代求学于美国的郑祎,从东海岸读到西海岸,取得动物学和绘画学双学士学位及雕塑学硕士学位。但她最终放弃木雕,选择了陶艺,因为后者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她一直在寻找中国特色的东西。
成为这项复兴计划的推动者,郑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方艺术品制作工艺很强却过于传统,相比之下,西方艺术品则富于创意但似乎缺乏技术。而郑祎就站在中间的位置,寻求以艺术的语言去表达中国面貌,以及中国对于个人的意义,她的作品能让东西方人都懂得欣赏。
乐天陶社
作为香港、上海、景德镇和北京四地乐天陶社的掌门人,郑祎已将乐天陶社发展成为香港乃至全中国最大、最活跃的陶艺中心。在上海的乐天陶社里,陈列着两件金缕玉衣般气魄巨大的《福》系列作品。
郑祎的《福》系列是以数万只陶瓷小蝴蝶缝在麻布上而成的汉服,这些汉服沿用魏晋时期的服饰设计,每一只蝴蝶都以九至十部分的无釉颜色瓷土所组成,每一部分都是艺匠亲手以指尖及手掌捏造,再以小毛笔的尖端定形,组件成型后便在景德镇烧制,再运往上海由人手工缝制。
制作一只陶瓷蝴蝶需要72道工序,从开采高岭土、练泥、做坯、修坯、施釉、窑烧等等。其中最大的汉服用两万到三万只陶瓷蝴蝶,一件汉服需工五十日。
郑祎介绍道,这种只有指甲片大小的陶瓷蝴蝶是景德镇的绝技,完全由手工捏成,所以每只都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可能找到两只完全相同的。郑祎第一次在景德镇看到这种陶瓷蝴蝶时,它只是被用作传统盘碟上的零星点缀,淹没在大片的陶瓷菊花中,售价按盘碟大小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
福粉色蝴蝶挂屏
郑祎的这项突破性创意令小蝴蝶发挥出大效应,《福》系列作品不但走进了法国的博物馆,更受到国际收藏家的青睐,证明了传统的手工艺结合现代创意可以产生无限大的价值。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郑祎在过去二十五年一直寻找表达自己对中国见解的艺术语言,以及其意义。郑祎相信一位全面的陶瓷艺术家不会只局限于雕塑创作,所以她亦享受发掘陶瓷的功能性传统。
郑祎
陶艺家
乐天陶社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