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异域寻古 18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克拉克号”葡萄牙商船上的大量瓷器其实就是中国的青花瓷,其特点是宽边、胎薄、圆口或葵花口;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每个开光中有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后来同样风格的瓷器在菲律宾、非洲西部、埃及、日本等地发现,也被叫做“克拉克瓷”。
很久以来令人费解的是,这种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江西景德镇、福建漳州的瓷窑考古调查中,我们才发现了 “克拉克瓷”残片。学者推测这种瓷器原产于景德镇,后来有些江西人来到漳州任官,当地海上贸易繁荣,外国商人希望在口岸附近能获得瓷器,以减少运输之苦和搬运过程中的大量损坏,所以他们就从景德镇引进技术烧造,造福于民的同时也增加税收。
青花瓷在唐代出现,元代兴起,明清兴盛,以那一抹淡淡的青影及清泠透亮的典雅为人们所喜爱,又以永不褪色的美丽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逐渐成为外销瓷的大宗。也许是西方人手持“克拉克号”上的瓷器样品来中国寻找供货方,促进了这种风格瓷器的生产。由于专为外销而造,增加了西方人喜爱的图样,因而在中国反而很少见到。
在伊朗,我们观看着流落到异地的青花瓷的同时,带来了一连串的遐想,也许当年惊叹于中国瓷器的伊朗人,正是通过青花瓷对遥远神秘的中国加深了了解。在德黑兰国家博物馆,我们也有幸看到几件十分名贵的青花瓷。这些瓷器体量很大,保存完好,国内也罕见,有如他乡遇故知。有趣的是,这些器物到伊朗后又在器物上刻上当时的文字,它们的背后一定有很多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