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鉴定证书忽悠文物市场
“盛世收藏”免费文物鉴定活动11日在深圳宝安区文化艺术馆拉开年度第七场活动的序幕,一些罕见文物惊喜现身。该活动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与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联合主办。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深圳收藏协会荣誉会长杨传耕和广东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李遇春现场“坐镇”,为藏品“把脉”。活动现场,专家还为市民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讲解,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当天活动现场,汉代铜壶、汉代铭文镜、达摩渡海铜镜、铜鎏金透雕盘龙带扣以及极具四川地区民俗特色的对联都不断出现,并且不少文物皆具备一定的收藏研究价值。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认为,市民在收藏时切勿仅仅一味关注藏品的市场价值。“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收藏的市民,刚开始时可以通过一件普通的藏品去慢慢学习该类型文物的相关鉴藏知识,从而渐渐认识并了解到其中的收藏价值所在,而不是时时刻刻只追求关心其价格而已。”
“鉴定证书”极不靠谱
记者发现,与往常的鉴宝活动无异,在当天的鉴定现场,不少市民除了带来自家收藏的“宝贝”外,常常还会出示一份署名国内某位“著名文物专家”的鉴定证书。活动过程中,一位市民吴先生携来三件瓷器,经仔细鉴定,均是赝品。随后这位市民又出具来自某位专家署名的鉴定证书,上面写有该专家对物品的规格、年代介绍,以及鉴定结论。“当时花了不少钱送鉴物品,以为买来一件北宋的‘汝瓷粉青釉带盖执壶’,其余两件为南宋的‘哥窑米黄釉双龙耳炉’和‘官窑粉青釉贯耳八棱瓶’的收藏鉴定价值,应该是钱花得其所,结果没想到最后不仅藏品是假的,连同证书也造假”,吴先生说。
“有些市民的藏品本来非常普通,一般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但他们却用几千块钱从某公司机构向‘文物专家’买了一张所谓的鉴定证书,这种做法是十分愚昧的,事实上也吃亏了。”任志录介绍,现在国内鉴藏行业乱象丛生,一些文物专家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罔顾藏品本身事实,与市场上专门从事文物鉴定的商业机构合作,只要有人愿意出钱,就可以随便开具大量明显造假的鉴定证书。“这类‘专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可能过往鉴藏知识功底学得不到位,很难分辨藏品真伪,不懂装懂,一辈子专门靠点小聪明在市场上招摇撞骗过日子。另一种则是他们本身拥有一定的文物研究知识水平,但是缺乏道德修养,把文物鉴定随便当成商业交易,靠知识敛财。总之,这两种人胡乱造假,是极不负责任的。我们现在就希望为市民做引导,让他们不要乱花钱买所谓的鉴定证书,从而也走上收藏的歪路。”
元代玉壶春瓶惊现
祖籍潮汕的市民邱先生,平时热衷收藏陶瓷,他于去年12月曾参加过这个文物鉴定活动,当时仅带的一件藏品被鉴定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原始瓷,堪称冠绝全场。此次他又带来了两件从西安淘来的陶瓷,分别是陕西陈炉窑出土的元代玉壶春瓶和西汉时期的绿釉陶壶,甫一出场,立即引起专家的啧啧称赞。
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表示,这是他在当天活动现场见到的质量最好的藏品。“从这件藏品的造型特点看,这件白地黑花的玉壶春瓶应该来自元代,可能出土于陕西黄堡镇,黄堡镇在宋代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但自宋代以后‘耀州窑’黄堡窑场开始衰落,后来生产中心便逐渐改移到陈炉,于是此后陈炉逐渐发展为元、明、清时期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刘涛说,“这个玉壶春瓶在市面上还是比较少见的,虽然图案略显简单,但是上面的卷叶纹(或称为‘卷草纹’)画法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兼有元代豪迈的时代风格特点,并且瓶身比较饱满,无论造型抑或纹饰都非常精美。如果有画家看到瓶子上这种优美舒朗的纹饰,想必非常喜欢。”
刘涛还介绍,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而元代玉壶春瓶则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当时主要是作为一种酒器使用,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其实用功能已经逐渐演变,比如被当成花器使用,用来插花观赏。对于玉壶春瓶看起来保持犹新的原因,刘涛则解释,这个问题相当值得注意,此件瓶子之所以看起来很新,是因为它未曾被做过手脚。“我们平常见过的很多瓶子看起来是旧的,是因为经过现在人们的加工处理,比如用酸把瓶子表面的鎏光去掉,导致看起来很旧且脏。可是像这种年代久远的玉壶春瓶,根本没有必要做手脚。比如它的黑花部分,其实是因为里面含有铁的成分,并且含量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