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2014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在北京发布,获得许多奖项的都是新生代的中青年艺术家。与之相对的是,一直被称为业界风向标之一的景德镇瓷博会拍卖会,成交率却刚过六成,不少名家、大师的作品遭遇流拍。业内人士分析称,2014年当代艺术瓷行情总体仍处于低谷,“大师热”的降温说明收藏者更加理性,也更加注重创新。展望2015年,由于国家正大力推广丝绸之路文化,因此与之相关的古代瓷器杂项精品有望受到更多关注。
当代大师瓷作总成交额“腰斩”
“虽说一线拍卖行都在北京,但以往业内行家都会特别关注景德镇瓷博会上的拍卖会,因为当代名家大多在景德镇,那里的行情变化最为敏感。”行家陈先生表示,2014年当代艺术瓷的行情一直不太好,这从瓷博会拍卖会这一风向标中也可见一斑。
“景德镇瓷博会拍卖会成交率62.45%,刚过六成,总成交额同比也几近‘腰斩’,这在两三年前行情火爆时是很难预想的。”陈先生表示,除了一些名家的民国瓷仍处于高价位区间外,当代“大师热”已显著降温。“广州之前有不少机构和个人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吃进了很多当代名家艺术瓷作品,买的时候只看名头或听中介介绍就出价,一件作品的单价动辄几十、上百万元,但现在流通都成问题,因为买气不足。”
与之相对的是,在刚刚举行的2014中国“陶瓷艺术100”实力榜发布中,获得许多奖项的都是新生代的70后、80后中青年艺术家。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新生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无论从工艺、造型、艺术内涵、新材料应用、装饰作用、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都技高一筹,代表了当下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的至高水平,而只有鼓励创新才能走出当代瓷发展的新路。
陈先生透露,当代艺术瓷大师的作品行情之所以波动越来越大,其实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经济环境影响,不少机构和个人资金紧张,对收藏品市场的投入减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状态。
当代瓷流通情况缺乏参考
相对而言,一线拍卖行关于当代瓷整体梳理的专场拍卖并不多见,使得当代瓷在一级市场中流通的情况缺乏一个参考。有的大师本人作品还没出,就定好了计划年年涨价,既找中介卖,自己又有工作室,有人找上门来时也做买卖,这就让中介机构非常头疼。
行家周女士也认为,大师的作品有好也有坏,精品并不多见。她认为,许多艺术品机构无法拿到一手“货源”,本身进价的成本就较高,还在出钱出力帮艺术家做展览,做推广,自己与艺术家之间又没有非常严谨的合同。“有时候自己做推广或招待客户,最后买家却去别人家或大师家里买了几十万元的东西。”
古瓷精品借“丝绸之路”概念重获青睐
当代名家瓷走低,但古代精品瓷杂却借到了东风。“在西安的博物馆中看见这些展品时就觉得非常震撼了,这次又有幸在北京与它们‘重逢’,心情依旧非常激动。”藏友何女士在朋友圈里提到的便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展》上月底也在广东科学馆开幕,121幅卷轴式展板和17件实物展品,全面展示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深远影响。传教士利玛窦在肇庆绘制的第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图的复制版、阿拉伯鎏金铜壶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展品,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
“中国正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因此,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艺术品、特别是古代瓷器和佛像等精品,未来将更受市场关注。”一位拍卖业内人士的分析也在2014年秋拍的行情中得到了印证。
佛教艺术和高古陶瓷有望成新热点
知名艺术品行家梁晓新在总结2014年行情时曾表示,对于古董板块而言,明清官窑一向是最主流的支撑项目。在明清官窑瓷器的整体大幅滑坡的同时也迫使拍卖行不得不再去寻找市场中新的关注点。而比较突出的一是佛教造像,二是高古陶瓷。
“在世界任何一个重要的博物馆都能看到中国佛像。”陈先生也认为,随着丝绸之路概念的火热,佛教艺术精品在2015年将会成为市场焦点,但是要想涉足这个板块,需要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及细致的研究,门槛还是比明清官窑要高得多。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