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作品-水闸门
陶艺作品-水壶
陶艺作品-老鼠偷油
陶艺作品-古籍
“我对泥有深深的依恋之情,这种情结渗透到我骨髓之中,泥在我的手上被赋予了思想和情感,在窑火的煅烧后,它将成为有灵魂的生命。”—何跃
开栏语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渝北留下了一大批极具工匠精神的造物。渝北区文物管理所现有文物藏品1101件,藏品类别主要有木雕器具、陶瓷器、金属器、石器、玉器、字画钱币、石刻等,独具巴渝民俗文化,是研究渝北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大家还原从古至今,渝北匠人的匠心独具。
磁器口古镇的街头,有一座1.7米高,500多斤重的铜像,每到节假日,总有无数的游客喜欢在这座铜像前驻足留影。
这座铜像名字叫《磁器口更夫》,很少有人知道,它原本其实是一尊陶制品,而它的创作者是渝北人、中国著名当代陶艺家何跃。
而渝北的陶器底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深厚,渝北陶器制作的历史,甚至比著名的“唐三彩”更悠久。
1300℃炉火
煅烧磁器口的“更夫”
“虽然我们做的是当代艺术,但不论是技法层面的延续,还是精神层面表达,我们和中国传统陶艺文化是分不开的。”昨日,谈起陶艺的创作,何跃说。
何跃的工作室位于嘉州电子校附近某小区楼内,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陶艺作品。仔细分辨,记者找到了《磁器口更夫》的陶艺原型,何跃说,这是他根据磁器口明末清初时更夫打更报时的形象创作的。
记者在工作室还看到一件名为《古籍》的作品,远看只是一堆古书堆叠而成的造型,近看却发现,这些古书的每一页都经过了精雕细琢。
“《古籍》在今年的第十二届中国美展中展出过,制作这样一件作品,从构思到动手塑形最长要花几个月。”何跃说,制作陶艺是件很复杂的过程,创作前对泥架的脱水、成型结构、艺术表达、进窑烧制等等都要搞得一清二楚,“最终我会在传统坡窑中,用1200℃到1300℃的高温将作品烧制而成”。
陶艺也疯狂
花三年打造“车祸现场”
何跃生于艺术家庭,自幼学习画画和雕刻艺术。1985年,21岁的何跃四处游历,据他回忆,他在一次展览中偶然见到一件陶艺作品,从此就深深迷上了这门手艺。
回到重庆后,何跃来到合川、綦江等地的窑罐厂采风,学习陶器的制作技法。“这大概就是我的工匠时代。”何跃说,工匠就是把一件工艺品做到极致,把精细度刻画到毫厘之间。
十年磨一剑,2000年左右,经过数十年打磨的何跃创办陶艺工作室,成为一名纯粹的陶艺家。
除了表现传统文化,何跃的很多作品十分前卫,在何跃的陶艺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陶制的消防栓、襁褓中的婴儿、解放鞋……甚至车祸现场。
何跃告诉记者,这套车祸现场的作品名为《现场》,曾经在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过,“这套作品一共花了我三年时间”。
相关
渝北陶器历史 可追溯至东汉
陶器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人类世界中出现,成为人类最早创造出的生活用品之一。闻名遐迩的“唐三彩”,其实就是陶器的一种。
在渝北,也出土过大量精美的陶器。据渝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鸣介绍,目前渝北区收藏有4件重要的陶器文物。全部发掘于渝北区洛碛镇上坝村庙堡墓地,为东汉文物,比“唐三彩”历史更悠久。
渝北区文物管理所专家评价说,渝北区这些古陶器是研究汉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渝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刘鸣介绍说,这几件陶器是作为冥器使用的,有很高的造型艺术研究价值,也是人类早期艺术表现的承载体。
声音
现代陶艺是传统的升华
对于何跃的作品,渝北区文物管理所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何跃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对传统陶艺的升华和现代延续,“古时的陶艺本质上更多的是当作生活用品或者是冥器,到目前发展为艺术品,它们在所处的时代都是对现实的反映,它的脉络是一体的”。
临空都市报记者 王拓
渝北古陶器
听琴俑、击鼓俑
听琴俑、击鼓俑
出土地:
洛碛镇上坝村庙堡墓地
出土时间:2008年
文物年代:东汉
夫妻俑
夫妻俑
出土地:
出土时间:2008年
文物年代:东汉
陶狗
陶狗
出土地:
出土时间:2008年
文物年代: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