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明清外销瓷展览大厅。
图② 乾隆珐琅彩爱尔兰舞伴盘。
图③ 雍正粉彩料彩描金开光人物大盘。
图④ 明清外销瓷收藏家吴培先生在布鲁塞尔家中。
严恒元摄
背 景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曾有上亿件瓷器被运往欧洲,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吸引了欧洲上流社会的关注,西方宫廷贵族竞相收藏,视若拱璧。明清外销瓷在中国瓷器烧造史和陶瓷贸易史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影响和独特的地位。不仅曾风靡欧美,如今在全球各大拍卖行也占有一席之地,许多著名博物馆也将其收纳展览,众多学者将研究中国明清外销瓷作为毕生的事业。
2014年11月18日,比利时籍华人吴培创办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江苏如皋对外开放,1000多件精美的明清外销瓷器重回国人视线。这次展览不仅填补了国内外销瓷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是吴培先生实现“文物回归梦”的重要见证。
一
在吴培看来,喜欢收藏外销瓷,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父亲和外公都是瓷器爱好者,江苏如皋老家中收藏了不少瓷器,他从小就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3年,37岁的吴培告别家乡,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伊夫卡大学学习管理专业,周末一有空就扎进当地的旧货市场。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件中国古瓷,很想把它买下来,但因手头拮据,又不能确定这件瓷器的真假,就从不同角度把它拍成照片,冲洗出来再标上高度尺寸、品相及价格等信息,寄回国内请古瓷专家鉴定。一来一去20多天,国内专家将这件瓷器鉴定为“绿釉凤纹粉彩小花觚”,属于晚清时期作品。吴培接到国内专家的鉴定后,立即借钱将这件瓷器买下。国内专家的鉴定,吴培对自己的鉴别眼光有了更大的信心,更为坚定地走上了收藏之路。吴培承认,“绿釉凤纹粉彩小花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使他与明清外销瓷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吴培与妻子在布鲁塞尔开了一家中餐馆,妻子希望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餐馆中去,他却依然改变不了收藏的爱好。吴培风趣地说,多数家庭是夫唱妇随,但他收藏瓷器却更像“孤军奋战”。为此,他不得不偷偷地挖自家“墙脚”——出去为餐馆采购菜肉原料,花了1000比利时法郎,回来虚报1300比利时法郎,多余的钱就积累下来,用来购买收藏瓷器。他不遗余力地收藏,只是想把这些精美的瓷器物品找回来。
随着时间推移,吴培夫妇的餐馆越做越红火,他收藏外销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收藏之路也越走越宽。吴培说:“收藏是一种对历史、对艺术的独特体验,更何况,我还带着文物回流的心愿。”有一次,吴培在英国一家拍卖行看中一件《雍正内粉彩外胭脂红釉花卉纹盘》,不料有人与他叫价,底价800欧元的纹盘,被“抬”到1万多欧元,但最终还是让他咬着牙拍到手。吴培在拍得心仪之物后感慨:“真心喜爱一件瓷器,就不必计较代价。”
有一次,吴培在一位比利时收藏朋友家中发现了一套十八罗汉瓷器,十分喜爱,当即表示愿意出价10万欧元购买。但这位比利时收藏家却不愿转卖给他。吴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经常登门拜访这位收藏家,与他一起参加古玩拍卖活动和共同探讨研究明清外销瓷。随着彼此的了解和友情不断加深,吴培对明清外销瓷的广博知识和收藏明清外销瓷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了这位收藏家朋友。4年后的某一天,这位收藏家将吴培叫到自己家中,提出愿以1万欧元的价格将十八罗汉转卖给他。这位收藏家表示,他年事已高,太太已经癌症晚期,子女不想继承他的收藏事业。鉴于吴培对十八罗汉特别喜欢,所以希望将十八罗汉低价转让给他,让这套中国瓷器收藏品有一个好的归属。在送别其收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十八罗汉时,这位老先生老泪纵横。吴培说,这位比利时收藏朋友其实并不差钱。他以如此低的价格将十八罗汉转让给他,是对他收藏明清外销瓷的认可。吴培认为,收藏讲究一个缘分,人与人是缘分,人与物也是缘分。有些瓷器几百年前就生产出来了,能在他手上收藏一段时间,就是一个缘分。
二
20多年来,吴培走遍了欧洲各国的大小古玩市场,也参加过大小数百场拍卖会,但要说购买最恰逢其时的,还要数一件乾隆年间的“粉彩八角人物花卉盘”。这是吴培在比利时旧货市场上“捡漏”时购得的。吴培告诉记者,西欧各国几乎都有举办旧货市场的风俗习惯。有些城市或社区每年都在固定的周末有旧货市场,当地居民把家里不用或不常用的物品拿到旧货市场出售,价格非常低廉。他当时在布鲁塞尔的一家旧货市场发现了这件“粉彩八角人物花卉盘”,对方将其作为废品出售,只要价10欧元,他觉得价格实在太便宜就买下了。买回后一查询,国内同类收藏品报价高达1.5万元人民币(6.1870, -0.0085, -0.14%)。据说,吴培刚到比利时通过这种“捡漏”方式在旧货市场上淘得的宝贝还真不少。不过,近些年来,随着赴欧国人增多和网上信息畅通,通过“捡漏”方式在旧货市场上“淘宝”的机会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如今,吴培已经将收藏外销瓷的精力放在正规的古玩收藏市场和私人收藏馆。
中国官窑瓷的精湛工艺有口皆碑,但吴培对收藏外销瓷情有独钟。吴培认为,看瓷器最重要的是看文化,研究瓷器要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外销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果从瓷器上所反映的题材宽泛度、表达的文化内涵、反映的丰富信息来讲,官窑瓷无法与外销瓷相比。明清外销瓷内容丰富,有些外销瓷甚至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工艺上看,精美度不亚于官窑瓷。他所收藏的“乾隆粉彩外国人物故事盘”就是一件精品,绘图精美,故事源自荷马创作的希腊神话,众多人物神形兼备,纹饰亦有多种变化,主题则用紫粉红彩来描绘,这在订烧瓷器中十分罕见。
记者在吴培布鲁塞尔家中收藏的外销瓷中发现,有些外销瓷被镶嵌上了贵金属,有些外销瓷则在原有图案上加彩绘画。吴培解释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欧洲人为使中国瓷器更适合其欣赏口味所做的一些改良。中国人比较喜欢淡雅色调,而欧洲人喜欢浓烈色彩;中国人绘画讲究意境,喜用抽象笔墨,欧洲人绘画则追求写实。不同的审美取向,使得欧洲人将部分中国外销瓷作了“加工”,绘制上他们感兴趣的图案。
吴培认为,中国外销瓷以前曾从中国走向世界,如今又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而重归故里。有关专家预测,无论在未来的全球瓷器收藏市场上,还是在古代陶瓷的学术探讨上,外销瓷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明星。
三
22年来,吴培不断辗转于欧洲各国的古玩拍卖行或私人收藏馆,历尽艰辛陆续收藏了4000多件外销瓷。到了2005年,他收集到的外销瓷已经摆满家里的整个地下室。
一路走来,吴培只为圆自己心中的“文物回归梦”。他渐渐发现这些“曾经征服世界”的中国明清外销瓷虽深受外国人欣赏和收藏,但却很少被中国人所熟知。
吴培说,“在国外,中国外销瓷不光用于陈列,有些甚至就是日常用品。”他心里五味杂陈:明明是产自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鲜见芳踪。吴培发现,相较于国外对中国外销瓷成熟的研究,国内学术界、收藏界长期以来对外销瓷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和认知都比较有限。究其原因,在于国内缺少明清外销瓷标本,因而涉足研究者较少。
为实现自己的“文物回归梦”和扩大外销瓷在中国的影响,吴培决定带一部分明清外销瓷藏品回到中国,以期创办一家外销瓷博物馆。经过多方奔走联络,吴培最终在老家江苏如皋的市博物馆内找到了400多平方米的展厅作为“明清外销瓷展览馆”的地点。吴培表示,外销瓷属于中国,必须还把它们带回祖国。他挑选出1000多件外销瓷精品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这是这些外销瓷最好的归宿,也是他作为海外游子献给家乡最好的礼物。吴培希望借助在国内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的机会提升国内民众对于明清外销瓷的了解认识,促进国内对明清外销瓷的研究。
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对吴培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赞不绝口。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表示,他与吴培相识于2005年,10年来见证了吴培潜心收藏外销瓷的历程。外销瓷既保留了中国陶瓷彩绘艺术的传统,又吸取了欧美艺术精华,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中国外销瓷应成为中国陶瓷研究的重大课题。外销瓷展览馆的落成,不仅实现了海外的文物回归,更填补了国内外销瓷研究领域的空白,给文物收藏界研究探讨外销瓷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与艺术成就打通了一条便道。南京博物馆前馆长徐湖平说,吴培经过20多年的奋斗,将数千件外销瓷藏品带回中国,带回自己的家乡,这一举动的确很了不起。
面对赞誉,吴培很谦虚:“以一己之力其实做得很少。”吴培希望能够给外销瓷器的研究做好榜样,之后的道路他会继续以“瓷”为生,以“瓷”造福。为此,他计划在比利时创办自己的中国外销瓷收藏会所,以广交欧洲各国的中国外销瓷收藏爱好者,扩大中国外销瓷收藏来源。(经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严恒元)